本帖最后由 wangtng03 于 2014-12-8 10:34 编辑
' j6 {' \1 ^! ~4 t) A2 W% a6 k
. r$ A% M9 V' [) Y 神木北站,一个西部落后县城的偏僻小村,似乎与行为艺术这种前卫的艺术沾不到边。但是如果您是以往来过北站的人,相信一定会被周边的“行为艺术”所震撼。看到第一件艺术品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是在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怎么还会出现这种与国家政策截然相反的现象?在高等教育如此普及的当下,怎么会出现这种随意而影响大众利益的事情?从人性自私的角度看,怎么会出现这种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呢?在否定了最初的想法后,经过反复推敲,结论一定会是一种行为艺术,且也许是在反应对这个社会的强烈控诉,或是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强烈渴求,亦或某种更加深刻的主题。7 @) w' B8 Y+ D( Y3 i# \0 _
行为艺术一词由来已久。1964年小野洋子表演了行为艺术作品《切成碎片》,她穿着最好的衣服跪坐在地上,邀请观众拿起旁边的剪刀随意将她的衣服剪成碎片,并允许将剪下的碎片带走,整个过程她始终保持沉默。她声称这件作品是以“和平、反对年龄歧视、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而做的,这大概是较早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就是通过这种怪异的行为来表现某种特定的主题,而行为本身往往能在普通人中产生较大争议。
' t5 _6 P: F! w" X, o. r6 d当你继续在北站周围转悠,您会惊诧的发现,这种艺术品居然随处可见,这时便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北站人人都是行为艺术家?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能够如此普遍的被大众所表现呢?这种行为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我告诉你们答案:如厕。
( P4 \ O1 x& Q* [ 为何会出现这种“行为艺术”呢?北站早期的村民住在山上,大多一家占据一个山坳,相距较远,于是对如厕这件事便不如在人流拥挤处那般避讳,大地为厕,山坡为坑,小解出门随地解决,大解到门前的土坡上一蹲便可稀里哗啦。后来神朔铁路建成后,村民有了新的经济来源,山上的居民搬到了平地,但这种习惯依然延续下来。; a0 N& H4 j- h2 A. g: |
几户人家一个厕所,几乎少有人打扫。夏天人行道上随处的啤酒摊位,附近却鲜有厕所,而对面的路牙子上就成了临时的厕所,过路人需疾其步、掩其鼻才能勉强通过,要不然就要喘着粗气欣赏这一幅幅无心而为的地图册了。发觉以前的猜测全都错误也许会感到一丝丝失望,我们姑且给它打上引号。
( ]% \/ D' c Q2 G$ t 事物之间总是相生相克的,一种艺术形式总会有令一种与其相抵触,行为艺术也是一样。/ e, n: ]1 m) D/ P. k; s" ]
这个行为就是美化环境的行为,为了能让职工住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公司张总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全面铺开三个战线中的后勤与民生工程战线。
9 A' @; m W, N( x) s8 g+ v2 x 一个崭新的、花园式的、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幸福广场落成,围着的是悠长的塑胶跑道。早晨天光未明,早起锻炼的人就开始在公园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踏着稳重的步伐锻炼身体;白天流水潺潺,莺歌燕语,福禄寿喜,太极八卦,天罡方位,十二生肖,总会留人驻足;傍晚孤鹜落霞,职工带着孩子,陪着爱人在广场嬉戏,享受恬静的家庭快乐。
7 V8 p5 e; V" S 四个星级厕所均匀分开,为职工提供了便利,也为村民带来了文明。于是,路上少了便溺留下的地图,多了大理石的光泽,空气中少了不和谐,多了花草的香气,更为等车的乘客提供了便利。2 `5 h7 D# y+ Z$ E: `, J4 Z
一条水泥马路通向远处,职工再也无需在雨天踏行在泥泞中,多了孩子们穿着雨鞋戏水的身影。
) N$ G$ V% b; w4 Z4 ?7 d 一座座职工公寓拔地而起,职工住进了宽敞温馨的家属楼,多了祥和,少了经济下落的死气。
, b- @# z2 L: O* R3 A ^9 _ 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基地,让职工吃上了放心菜,过上了放心日子。$ T7 Q8 N [, ~4 K V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通过这些行为的艺术,艺术的行为,神朔领导让驻地发生了变化,生活发生了变化,更让职工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自神朔铁路开展3个战线以来,其中的后勤与民生工程战线就稳步推进,为职工办了实事,让职工真正成为了有幸福,有文化,有理想的三有新人。
* \0 V, m1 G* _ A% u3 o& i) b 在公司行为艺术的影响下,有幸福、有理想、有文化人的行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令人生厌的“行为艺术”,而是充满正能量的艺术行为。
( n+ |3 J1 \& ?, E! w& A 遥望二郎险山岗,我们惊叹“神祇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k2 p8 [2 W2 F(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