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1 S3 q' @ o8 u5 ^ 一、基本情况
' @& K/ X. u$ W5 m: L, T 我县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汇报
$ Q/ G# z2 a: g 根据要求,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6 Z% `: ` D) l8 W. i
一、基本情况% B" a. I* e, V \
我县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其中,视力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听力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言语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肢体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智力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精神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多重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 S' U/ |/ ?3 z6 P# y 二、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做法
! Q9 G4 T; [% T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于1991年5月15日正式施行,2008年4月24日修订。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围绕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扶贫救助、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基本问题,积极进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不断采取措施,务实工作,切实改善了全县1.1万名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创了全县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a; P1 `' J4 v$ Q$ d Y
(一)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以推进,制定出台了《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县推进残疾人工作专项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措施,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调研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具体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并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县人大、政协经常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各相关部门也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确保了残疾人工作有安排、有落实。9 Z+ T: M- t) d6 c( T; R2 y
(二)不断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我县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不断完善全县各级残疾人组织机构,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2013年,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残联理事会成员,并成立了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力亲友会和精神亲友会等五个专门协会,进一步充实了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力量,全县**个嘎查村、9个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广大残疾人有苦有难有处找、有处说、有人解决落实的良好局面。' m" j$ j) |8 X& U. P4 U$ m
(三)加大扶残助残舆论宣传力度。我县把《残疾人保障法》做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各种残疾人节日,组织开展“法律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等活动,努力营造起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 {9 N. L. l" L$ h
(四)大力推进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我县切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到了政府扶贫总体规划之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包、带、扶”活动,对城镇贫困残疾人帮助落实低保政策,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县残联、扶贫部门针对残疾人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几年来,将1558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为40名残疾人实行五保供养,筹集资金7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使120户农村残疾人改善了居住条件;为20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全县目前已有2200名残疾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 _- @8 i& p$ J% C9 B5 S' [" ] (五)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康复面。我县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通过机构和家庭不同形式的康复医疗、训练服务、心理疏导、用品用具辅助等方式,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2011年来,共为15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63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盲人定向训练23名,为3名聋儿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3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肢体残疾矫治手术,5名脑瘫儿童在机构康复训练,为10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为1153名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安装假肢8例,装配矫形器6例。4 i! r) j' G9 y. `% z: r
(六)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县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全面普及残疾人九年义务教育;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对渴望就业的残疾人进行分类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2011年以来,我县共投入资金*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余期,扶持*余名农村牧区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扶持近千名城镇贫困残疾人和下岗残疾人从事修理、按摩、饮食服务等行业。
& G1 V' @; n8 H. F, I (七)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我县通过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就业招聘周等活动,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同时,为鼓励残疾人自我创业,我县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协调银行贷款,对残疾人发展种养业、个体经营、加工业进行扶持,目前,残疾人就业涉及餐饮、服装、零售、卫生、音像、摄影、修理、盲人按摩等诸多行业。不断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2011年以来,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余万元。
+ M2 B9 y) n/ A- w) m (八)积积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几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建立健全了以司法部门为主导,县残联和法律援助机构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加大对各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几年来,我县未出现一起残疾人集体上访事件,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 f( v0 v% }; U% v m0 @0 r4 Y" e 三、存在的问题
1 ?8 R9 V$ }( K1 a/ j1 | j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相比较,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对照,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部门单位、企业对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心支持不够;二是我县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三是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和影响,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仍然存在着不少外在障碍,社会上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五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难度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未做到应收尽收。2 A% Q7 z1 o( v3 c: N, b1 S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 [ [/ X6 Q e) [' F( A- F% }5 Y 为全面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我县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5 V9 z8 P3 ?# j& t) u. W$ B
一是努力营造全民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继续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使《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好残疾人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8 b4 z6 {, Z/ p8 c1 b
二是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切实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康复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重点推进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救助措施,确保贫困残疾人、低收入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8 X5 f: n$ {; Y( r9 n1 t3 T, q, g
三是切实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以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和载体,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Z& A _$ r4 e' n4 P+ T2 _ 四是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上岗、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参保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H* i V0 o0 h1 O
# D5 k9 T$ e. U$ I' o3 A* V# K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其中,视力残疾人156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听力残疾人19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言语残疾人2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2%;肢体残疾人33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智力残疾人86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5%;精神残疾人10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6%;多重残疾人129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 V+ x6 A# K+ a
二、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做法
3 N/ w ?4 f7 j$ X) Y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于1991年5月15日正式施行,2008年4月24日修订。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围绕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扶贫救助、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基本问题,积极进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不断采取措施,务实工作,切实改善了全县1.1万名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创了全县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 N3 S7 S2 n. S% X (一)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以推进,制定出台了《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县推进残疾人工作专项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措施,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调研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具体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并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县人大、政协经常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各相关部门也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确保了残疾人工作有安排、有落实。, c) L- c7 @+ N2 H* i4 O2 h; \
(二)不断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我县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不断完善全县各级残疾人组织机构,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2013年,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残联理事会成员,并成立了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力亲友会和精神亲友会等五个专门协会,进一步充实了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力量,全县**个嘎查村、9个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广大残疾人有苦有难有处找、有处说、有人解决落实的良好局面。3 ^6 V* z, B( h
(三)加大扶残助残舆论宣传力度。我县把《残疾人保障法》做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各种残疾人节日,组织开展“法律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等活动,努力营造起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6 U7 o& o$ G. |+ d$ l& y& D
(四)大力推进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我县切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到了政府扶贫总体规划之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包、带、扶”活动,对城镇贫困残疾人帮助落实低保政策,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县残联、扶贫部门针对残疾人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几年来,将1558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为40名残疾人实行五保供养,筹集资金7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使120户农村残疾人改善了居住条件;为20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全县目前已有2200名残疾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V& A$ K$ R: @) m; ]$ W8 p. Y6 J, Z
(五)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康复面。我县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通过机构和家庭不同形式的康复医疗、训练服务、心理疏导、用品用具辅助等方式,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2011年来,共为15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63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盲人定向训练23名,为3名聋儿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3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肢体残疾矫治手术,5名脑瘫儿童在机构康复训练,为10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为1153名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安装假肢8例,装配矫形器6例。4 s0 J S$ l9 k [" ~. m5 Z+ i* s
(六)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县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全面普及残疾人九年义务教育;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对渴望就业的残疾人进行分类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2011年以来,我县共投入资金*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余期,扶持*余名农村牧区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扶持近千名城镇贫困残疾人和下岗残疾人从事修理、按摩、饮食服务等行业。
4 ]3 u) a, F3 ]2 n+ y3 M (七)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我县通过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就业招聘周等活动,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同时,为鼓励残疾人自我创业,我县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协调银行贷款,对残疾人发展种养业、个体经营、加工业进行扶持,目前,残疾人就业涉及餐饮、服装、零售、卫生、音像、摄影、修理、盲人按摩等诸多行业。不断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2011年以来,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余万元。
' U& x5 C8 b, D: _, {/ d (八)积积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几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建立健全了以司法部门为主导,县残联和法律援助机构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加大对各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几年来,我县未出现一起残疾人集体上访事件,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 N1 u+ ]0 a/ F+ R* n
三、存在的问题
! A& Y' x! M. I: K! m' z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相比较,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对照,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部门单位、企业对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心支持不够;二是我县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三是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和影响,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仍然存在着不少外在障碍,社会上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五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难度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未做到应收尽收。* z7 A6 G5 e' }9 m$ w M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 @6 Z" z( C+ X- b/ H 为全面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我县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t: \* S# w* g2 ?
一是努力营造全民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继续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使《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好残疾人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0 ^7 k+ ~: f$ W
二是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切实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康复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重点推进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救助措施,确保贫困残疾人、低收入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 c# j3 Z2 N+ g4 N
三是切实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以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和载体,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 {' A. ], k7 a# B 四是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上岗、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参保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 o8 b) i) N+ D n$ |0 B
/ z' S3 o3 {2 h; ?) p2 s h/ h*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