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口吻”漫谈' V' {1 a3 M9 @; `
# x# F7 A& [, x" v2 A/ m 日前,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的朋友们聊起说话、作文的“口吻”,颇为有趣。实录如下。
% T6 k0 ~ ^' Z2 E/ c0 K' q8 h- Y6 z* i
猫:在家里面教育孩子也是一是、二是、三是,还要强调指出……?3 n& g1 e: Z5 E: A( E, m) j& F' F
# }3 d, Q) { ^1 i) _8 d6 n5 E b
石子云:哈哈,至今写不出合格的稿子,就是口吻转变不过来。/ n P% T: x) f
- V# M, Q: M5 [+ m" p
长安老耿:我觉得,人说话可以有两种口吻,正如作文可以有两付笔墨一样,这就是:工作语言与生活语言。* H, U$ G+ S/ z# h3 D4 }, Z8 G
$ i. c% O, k$ }9 H5 [6 s4 O
在工作时,可以使用公文语言;在生活中,聊天用老百姓语言。不可混淆了,在聊天时用公文语言,就会被讥讽为官话、套话、假话。但是,在工作的某些场合,倒可从使用老百姓语言。如讨论会发言,起草领导下乡的讲话稿,接待来访、到机关办事的群众等。
4 ]( ]5 A- J w0 x7 {0 f) w* X9 J4 ~7 D# c
余之舰:在工作时,使用百姓语言是老到;在生活中,使用公文语言是水平。前者是与群众水乳交融,后者是与伙计幽默打趣。
8 I6 I K6 h! }2 j+ E! g/ c" T! c; K/ w5 b
子月明:现在年轻人用群众语言写材料比较乏力啊!再加上像我这种读书不多的人,感觉更累啊。所以很多时候都偷懒不写嘞。
: \0 ?; `- y* W7 Y/ ]9 `6 \. w! L; W6 W
潜龙:说个真实的笑话,某君自某局局长任上解甲归田后,无所事事,郁闷难解。一日,婆媳二人合议,将家里每日外出采购的菜单,呈某君审定,某君大笔一挥,签下拟同意三个大字,自此便意气风发,笑逐颜开。4 ~8 s o* P3 e5 a, c+ v: l5 L- C# |
$ q i% ]* h- [7 ~5 w _2 f8 H+ O 长安老耿:潜龙兄讲的笑话,为“口吻”讨论添了一个活生生的例证。人退休了,但官本位没退休。退休局长把工作语言、作派,带回到家里去了,官瘾如烟瘾,太难戒了!
7 N) F& K' a: O+ w4 {: S8 X) o: j! {2 M( m. ~% W
2014.4.29下午 整理于长安茅庐
/ S# [7 N0 O8 N9 k7 d% x9 t/ Z; G2 s/ Y6 a; {$ c3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