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a9 A, g$ Z/ ] 官宴历来不能少酒,除了俗话说的无酒不成席,根本原因是,唯此酒君,方可让各方轻松下来。上级端一个钦差大臣的架子,所说话语如同播音员念社论。下级呢?点头哈腰附和献媚,又是笔记又是簇拥合影——实际上双方都不舒服。怎么办?酒宴上再说。几杯酒下肚,等级就不那么分明了,汇报会上不宜提的要求就可随酒而抖搂出来了。领导表示理解,大显其亲民作风,甚至讲出一个荤段子,举座为之喷饭——尽管这段子大家可能听过八百遍了。刚好一个女士来敬酒,领导说不能喝不能喝,只见那女士一声“先干为敬”,连饮三杯,接着玉手捧杯直抵领导颌下,你能抵挡?除非你是铁人,或者被骟了。一般而言,这位女士总是有几分姿色,属于当地的美n之列,并且也是身在仕途,至少一个副科级吧,否则没有资格忝列宴席。让她来陪 酒是组织的安排,陪得领导高兴了,就拍她的肩膀,对地方父母官说:多好的同志,建议你们给她多压点担子!算是现场“提拔”了。! Q8 R8 \3 K- u& ]% H
7 \* d( j8 c5 Q# a/ c 我的结论是:百分之九十的领导都有酒量,百分之九十的领导又都怕喝酒,又都喝了大量的酒。有酒量且爱喝酒且不能自控的人,不是领导的料子。我一个同学,姓谭,大学毕业的当年就当了副科长。可是将近三十年过去,依然副科长。当然最近带了括号——享受正科级待遇。什么原因呢?喝酒不得法。每次酒宴,他总是首先跳将出来打通关,酒政策的执行又严格得要死毫无商量的余地,弄得领导很难堪。他吆五喝六纠缠较真,一圈通关打下来,先把自己放翻,玉山倾倒呼呼大睡于地板上。此时热菜上来,而他虽然经常吃酒,却很少吃过热菜,一肚子凉菜便已醉倒,于是得一绰号——谭凉菜。+ `+ i2 U3 o ^# w
, R2 U3 h" c; U2 f9 W 谭科长的这种喝法是诗人的喝法,不顾及别人,只凭自家酒量,但求快速一醉完事。一句话,他是为自己喝酒。而真正的领导多数时候却不是为自己喝酒,该喝不该喝,该喝多与该喝少,以及什么时候敬酒,要不要划拳猜宝打杠子,如果要,则要考虑从何人开始到何人结束,以及中途可能出现什么意外,一定事先想好应急预案……目的只有一个:让上级、让客人喝个高兴。归纳说吧,好的领导从不为自己喝酒,而是为工作喝酒,为争取资金喝酒,为赢得外援喝酒,为化解矛盾喝酒,为联络感情喝酒……至于自己分明三杯酒量结果却喝了一斤,则不能考虑,喝多就喝多,受罪就受罪,随后挂吊瓶好了。 : ?2 k7 A# ^% S8 Y; `& J/ n* H 1 f* v8 h. I6 l8 g5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