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上出家做了一个所谓的“搞文字的”,在机关里就是写材料的人。说实话,工作之前,尤其是在校园里的时候,当时我们这些学中文的人,常常自叹“生对了时代,选错了专业”。许多人都是被中文选择,而非自己选择了中文,每当聊起当年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大家都会纷纷报出各自的志向,有喜欢法律的,有报医学的,有想学经济的,大概只有我是一个主动选择中文的人。那时,在被嘲和自嘲的心理包围下,总是很难启齿自己的选择。
* M5 h2 v: l# v F- ^
) P$ P5 u9 }1 F4 F 说主动其实也是一种无知,高考完后,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能考上个本科就算不错了,家里的人光知道逢人见人地说“俺孩子考上大学了”,对专业的选择根本没有任何指导性的意见,我家只出过我哥一个大学生,他那时才刚考上专升本,还没有接触过就业,所以也不知道什么专业更好找工作,于是,稀里糊涂地在我哥的指点下报了一个跟他一样的专业——中国语言文学。7 n+ F+ c7 C# b" r
5 M& T: z }. B8 ?/ H# U' m6 d
压着一本线被某个学校的中文专业录取了,上了大学才知道,中文专业的录取线基本上都是一个学校的最低录取线,大部分上这个专业的人都是报别的专业分不够被调剂过来的,问周围的人似乎很少有几个像我一样主动选择中文的,学习的劲头顿时被削减了大半。
: a: c! y0 H$ b9 H
, `1 t' j; n) F1 ]' J) J8 ~& v. Q8 N 在中文系里混迹了几年,对这个专业一直不冷不热。有时候也确乎被一些文字给感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不出的美,只觉得反复吟咏,也还是觉得体味不尽其中的味道。更多的时候是不得不为将来的生计打算,看到那些学财会、金融、工程的同学就业形势火爆的不得了,大家心里都少不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U8 g' c$ i# F9 r. p) B! |
+ U/ G! G$ Y1 | 更不知怎地还稀里糊涂地读了个研究生,文学的道路是沾不上半点边了,只好退而求其远,选了个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如果不想走研究的路子,趁早还是早点就业的好,早点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会比在校园里成熟得快很多,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几年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些事在我当初选择的时候都没有想清楚。2 ]1 A4 o3 G: d9 ~6 p6 G- r" i
" e( h* M$ i* p* @
不知是受到命运的垂青还是又一次被选择,研究生还没上完,工作就已经被我搞定。
, h4 J: O3 v* P2 e% @8 \% D" f( d& m
不对呀,都说学中文的不好找工作,好像上了若干年学所有的积淀都是为了就业这最后一搏的,都准备好脱几层皮下几层地狱的,粮草弹药都还没用上,战斗就已经不见硝烟地结束了。原本做好的打持久战的准备的,这反倒打乱了我的计划了。& h, x4 d V# ^' w. U8 {! ^" x! c1 }
) U& W( Y8 v- c$ {" x5 ?6 ~ 一切进入正题还是经历了一些风波的,“调档风波”、“毕业风波”,这些总算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宴席,凡事都会付出代价的。9 J( \4 @1 a0 I0 t$ P
: p6 M" W7 X" e8 i9 h% D 真正工作之后才明白,其实专业问题并不是困囿一个人最大的瓶颈,你所学的并非就能决定你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一切仅仅是个平台,走向下一步的平台。; l# h$ d& Q8 ]: M4 S/ h
/ Y0 |. q) s$ `5 K. b
学中文的兄弟姐妹们也不用太担心,现在的单位无论事业还是企业都会需要那么几个“写手”,这个写可能不再与文学相关那么紧密,功用性很强。只要你会组织一些文字把一件事情说明白,那你就具备了这样的底子了;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一定的逻辑性,那么你就足以胜任工作了;如果你又很会揣摩领导的心思,总是能与领导心照不宣,又很有文采,那么你可以算作高手了。
' x* T" U5 d0 S/ s3 I
; q% x" _4 l+ u8 D" F# R 记得本科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经常提醒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个老师当年也提醒过我们,你们学中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笔杆子。直到今天,我才幡然悔悟,为什么当时对自己的专业那么不重视,那么不当回事,昨天的漫不经心,就是今天的饭碗了。
$ N# ?$ G6 h3 ^3 `3 h! W" |
[5 |4 `% T% f 我就是半道上出家拾起了中文,我想我会从一而终的。作者: 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