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9 ~ R+ k: C7 @ p$ w
5 h" `* Z9 |, P: Q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 g; {* K$ p3 j5 x+ w
4 E0 D. H; }* Y#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 ?5 ~( ~6 M( h4 b, H
( Z3 D$ S! u2 w. C7 B- o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 ?: R9 j' e1 l% c' K8 M, L# }
# `- J* b7 Z u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1 x" B" O7 v2 V. O. b, I+ i! f$ B8 C& d5 `) L: F8 s6 W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4 _+ } |4 Z% Y! V
; c) M( ]+ p! \2 O# `( B2.广泛阅读文章
) P; l& L; T) g3 P0 Y0 A0 k
% ]" T: l; \3 y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G. i3 O7 A9 V7 i7 {
, V8 N( I+ H7 m$ H2 W2 n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5 {2 h5 V, ]! G- v9 z- ?. y* G9 J" {, V. j* [9 H: B. W9 L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 n3 D" D; T+ U- L0 M& M8 v7 y8 Q* m; c' w: U, O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d( a8 z+ H+ @9 v3 G( e9 m: P/ B/ l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7 q+ {0 Z2 X# E& O) m
! }% U+ V+ e% n; i5 e+ F( |/ l3.要多练笔
- P4 N8 I* B/ X1 j1 q& l4 ] S+ H9 Z
: F' V/ [6 S1 }! P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 R. @3 ^3 q! u ~( p2 j
9 c- P4 W( _7 m9 P W5 R5 s! s1 F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 K7 d- d) I1 i0 e. Z0 f2 b
9 R2 @8 _! |- j% Q0 f) s6 b0 l G+ z7 I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3 w. Z$ e" k6 t3 D
$ M1 Y0 B' I1 j4 u/ c- }/ C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 `% ^" D* C1 F6 A6 A8 v% u
3 G+ p6 Q+ J5 i2 I( |+ R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 O4 o4 ^% Y: \% G( Z
, X4 a# _: n4 B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 D+ r0 k* T' l" D# l7 j6 S' ~1 v q* y8 `7 O& B% M1 \
4.要重视修改文章 , J* G+ E6 T, g6 X t. K% F$ U
* p6 ^* F! `! n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1 t+ x% D; s; h) c0 }1 c9 J" P) F
0 H! `, h6 y7 ]$ Z8 w% @. y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 a% T2 P3 T# N, ~: ?
5 h, \) X v- y: x$ [) R
" h, S+ Z! S5 K6 ]! Z6 Q# v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 i* }& U$ \& @9 r' o' U& a, \
! A/ j7 U' V' s5 t2 u
6 }( y) P. J6 {8 l4 X'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 v( I$ q1 t" Q& s$ t. X
- N: r+ W& m3 Z4 t6 h" [5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 T* \& x w' {1 i6 N
- K1 d. X/ H; Q4 {8 \+ P& N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6 v* y* r9 a3 m! \( k+ B( X' ?
/ G5 s2 ^* v# P* G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 U5 P, J- B' W# N: L
. {$ Z- b+ ^% b. \- _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 J, [. S# ~$ H$ }
! C- o5 J! o4 x5 k! I, w
要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 4 ?) }; y7 l+ J6 k* u& v' ~
6 w( {9 r4 I+ l, h3 a
1.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 1 d! a; R$ a$ n6 ?" r* M
/ h$ B/ y4 n- w3 s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