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文官无第一,天下武将无第二。深想来还真是这样。我就是一个文字匠,在一个机关单位写一些官样稿子,深深地体会出这样涵义来。什么是好的稿子哪?我理解是符合领导口味的。什么是领导口味哪?需要每个人用心来体悟。这是一个只能体会不能言传的过程。最近,经过几个波折?对写官样稿子总结出了一个小小的结论,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总想说出来,以解内心之快!
0 M& F, g' v) s5 Y: |8 v% ^' `5 n* F4 |0 @ _
我认为,官样稿子不在修辞之华丽,不在结构之精巧,也不在思想之深邃,更多需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努力,只要把这三个当面“打点”顺畅了,这个稿子也就成功一半了。, a8 U" ` T6 d& {& u, W h
! w' e, W' E" l- W2 o! w/ z5 }) i 首先是领导意图,也就是吃透上情。这个词语我好像是在哪里看到的。上情不上情的,民间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上面安排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要了解清楚,要体会明白。一是在平时接触过程中,通过说话和办事,揣摩出领导的想法和每一件事情的意图;二是通过领导交待工作的间隙,要看准时机,进行询问了解来掌握一些信息。这时最怕的就是在猜领导的心思工作,很难能够和领导的想法碰上,即使是碰上,那也是意外的情况。因此,务必要清楚工作的指向,就是安排这项工作的真正意图,可能是不能说的,也可能是要自己体会的。这是工作的原动力。
l- T' U. `9 v3 b3 d7 z! J/ ?6 Q" S! D& p
其次,摸清基层情况,不能主观臆断,要切实知道下面的真实情况,不能自己想当然,这就需要经常能静下心来,听听情况,低下身来,看看情况,掌握基本的来龙去脉,这是材料形成的基石。有基础材料,就可以根据领导的想法,任意进行改造和打磨了。4 o; A; x, e! ^
1 o0 _+ ]* K/ O
上下都清楚了,还有一个环节也很重要,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哪。大家要坐下来,讨论一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的听大家的说法、想法,然后对其进行整合。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都能找到独特的思想火化,能够静下来听大家说,就是成功了一半亚。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很了不起,自己很行。这就是冲“大”。
2 e* I3 W- U( p1 x5 u) A) }& [
8 w* m, C( e; i$ I& ] 写稿子的能力体现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