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办公室同事相处技巧

[复制链接]
老油子的哥 发表于 2013-4-9 14: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同事相处不可不知的一个原则
, J1 X/ C# \: g$ ]1 z' v1 A$ i% C, S7 u& o
   人们在一起共事就是一种缘分,然而要想相处得当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更是少不了原则。那么,同事相处应该遵循一种什么原则呢?我以为,应该是合作共事的原则。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群体活动是其特性之一,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如此。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讲明这一点是为了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说白了也就是不可不面对的一种社会关系。
3 t# |; L1 D* m& ^' F! ^, M. ~6 m
/ a( P3 k8 s1 P2 x: k/ m# U+ b  E5 N2 W/ a, u
    中国人而言,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自古以来非常讲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比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等等。这种关系的泛化就是一种社会大家庭。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之中,“成员”之间接触密切,加之生活环境缺少私密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就会有不少内容成了公开的秘密。比如,在一个大杂院中,到了夏天人们总喜欢到室外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所聊内容无非是你儿子有没有对象,你挣多少工资,你老家父母好不好。多数人对此似乎也不隐讳,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到了单位,人们彼此之间也是热火朝天的。我记得,当年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一旦哪位同事生病了,下了班一定去家里看望人家,不光是同事去,领导也去。领导生病了,所在单位职工也会成帮结伙地去医院探视。但是,这不意味着一个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没有自己的小九九,只是环境无法满足而已。: U$ y1 |  A! r5 ~+ d- [

, B4 A4 U1 {4 C* m' R
1 R. |& E3 r4 v  W    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尊重个人,更加尊重个人的隐私。这种重视是伴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增强的。试问,以前家家户户基本上是开放式的,怎么可能有隐私可讲呢?对隐私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一种对独立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公开追求,崇尚自我,尊重个性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强化波及到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包括办公室同事关系。一方面是独立性的强化,一方面是对群体性的依赖。两种东西交织在一起必然产生矛盾,处理不好还会产生对抗。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如果人们都将自己的工作单位当成一个“家”的话,这种对抗就更加不可调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金钱和地位越发看重,而此时大家都在一个“家”里做事,矛盾有时候可以说是不可调和的。对国人来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难怪我们经常会说,国人聚齐的地方肯定是矛盾层出不穷的地方,也是勾心斗角的地方。, M* u$ c1 ]- ?8 x* g# f

3 j4 v, Y+ y7 ^
" S% t+ P# o1 G# d- V% o/ h4 q    老外则不同,除了旅游者,我们很少在中国看到成群结伙的老人在街上走动。到了外国,这种现象就更为罕见。这跟老外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他们一直是崇尚个人自由,崇尚独立性。不仅子女长大了,要独立于父母,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也是以尊重个性为前提的。我每年都去德国的法兰克福参加图书博览会。我们驻地的门口就有一家德国公司。我早上起来之后去散步,总能看到他们在那里静悄悄地工作,彼此之间并不讲话,看上去好像很冷淡。但是这并不等于人家的工作关系很僵化,彼此之间的配合很默契。我每次都在德国待上十几天,从未看到门口那家公司大声喧哗的或者工作人员之间彼此争吵。这是因为,虽然人家尊重个性,可是人家却是理性做事,虽然平时不来往,可是工作起来配合得没得挑。比如,国外的足球运动员,有些时候并不需要长期集训,可是人家上场的时候并没有生疏感,并没有不配合的情况发生。这与人家的理性处事哲学有关系,抑或可以说一种职业素养。$ R) D0 R" j/ U8 g% [

. a, S! _, c8 d  l! v) C( @% _& H9 }8 c* j3 P# E' i
    喜欢群体活动按理说彼此之间应该是很团结的。然而,由于我们这个民族感情有余,理性不足,到了关键时刻,又无法放弃自己的小九九,一个群体内发生内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一个办公室当中也是如此,这种矛盾的心理带有极大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和平共处,人们必须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尽可能在一切方面收敛自己,这样才可以做好事情。一旦出现矛盾,强者将占上风,弱者将被迫签城下之盟。如果人们接受新的现实,办公室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趋于平和,否则矛盾将永无化解之日。
- E% E- L/ H7 g" r* C0 X( Z
& n2 @: j4 k" }. f% ?; _
: u7 k% V) \( q/ _    总而言之,不论你是什么性格,不论你怀有什么目的,大家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合作共事是不可缺少的原则。可以这样讲,与合作无关的话不说,与合作无关的事不做。同事之间既不是什么朋友,也不是什么敌人,仅仅一起共事的同事而已。若有什么其他想法,请您打住。
9 J7 r  z, U5 f  h3 Q$ S, n4 O* t+ H/ V. G( A: D
 办公室工作: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q, L. R' ?: r! c* q0 A& X8 T) V

; U9 ]! ]$ ~# ~+ F   办公室工作人员彼此的关系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讲真是一件挠头的事情。最近浏览网页,看到一个网友在博客中写了篇文章,就办公室同事中如何化敌为友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首先强调,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看到这句话,我有一种很怪怪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又提出“要对别人的兴趣加以注意”,而且还要“让对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我的妈呀,在办公室工作还真不简单呢,怎么还要像小人巴结当官的那样低三下四的,啧啧!
8 N% C) e. i5 o/ h
; ]3 K/ x/ H/ w% d: W/ }# M) g2 l: F' u( u" b8 \/ t0 D
    我们去办公室是工作的,不是去搞关系的。倘若我们时时刻刻琢磨着如何对付别人,也就是如何“化敌为友”,办公室的同事难道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吗?其实,最要紧的问题不在这里。很多人讲,一起工作的同事没有朋友可讲。这话听起来有些极端,然而却道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道理,那就是同事之间是有利害关系的,而这种冲突归根结底就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在现有阶段,在人们生存危机意识与日俱增的时候,要人们忽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讲友情,恐怕是难以做到的,除非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起因多种多样,有显性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隐性的,也就是人们时常觉得莫名其妙的那种。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把人给得罪了。有时候你工作出色一些,也会招来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什么“不对”可以承认呢?难道好好工作也有什么不妥吗?
. N  i$ X$ B" x6 F
3 N; K' R% w% O5 f
: M4 K# p3 I6 L, Y, u7 g    同事之间既不是难以化解的敌人,也不是什么亲密无间的朋友。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例外总是会有的。倘若同事之间刻意追求友情,特地去化解别人对你的敌意,有时候恐怕是徒劳无功的,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大好时光,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搞得很郁闷,甚至对工作感到厌烦,看见同事也觉得不顺眼。长此以往,不仅会进一步恶化办公室同事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你与朋友以及家人的友谊和睦关系。
* X8 D% h$ |) k  W$ j- ^. M8 y: ]& A8 s1 G  E
+ o$ D! e, l* u8 q1 x
    我觉得,办公室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就个人而言,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恰当的态度,那就是恪尽职守,协作共事。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工作规程,根据上级质量要求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说白了,就是要按部就班地干,不要企求超标准,超标准的客观效果就是超过别人,这样表面上是为了工作,潜意识则是为了在领导心目中增加自己的得分。同事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目的人家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即便你否认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反而越描越黑。如果总是“积极”去工作,岂有不招非议之理?倘若你真想超过别人,那你就不要指望“化敌为友”了,因为不论你怎么说,你的解释都将是苍白无力的——谁也不是三岁小孩,分不清好坏!
9 |9 y1 f6 m4 H/ z. F4 Q
1 _5 c; z, G0 z+ z. {( r. t: Y+ g- [) \) y3 ?( t
    至于说什么“对别人的兴趣加以注意”,“让对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就更是多此一举了。你想呀,要是整天想着这些事情,工作也就不要干了,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也别说了。要真是这样,你不是等着让领导炒你鱿鱼吗?
' {3 `( m7 q5 n8 F( F/ i+ e3 v% f: N+ B) e/ ]
* ~- K7 a) Q6 Y- r! L
    减少职场烦恼三建议6 r1 n0 F% Y: [: c4 ^( a) y

, @9 ~# B2 `9 d, ~0 B" h" L  O    前不久,有几个朋友跟我说起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能跟我讲,一方面是信任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面对的问题颇有共性。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她希望在一个单位好好地干,既不想弄个一官半职,也不想招惹是非。还有一个朋友辛辛苦苦做完了工作,领导看了不仅不认可,还让她重来。真要按领导说的去做,按时下班就不用说了,按时吃饭也别想了——能半夜回家就算不错了。
  R5 x8 u$ w- _. t, [3 U/ l: h$ C1 z, n  B; E: C
' S4 m' x4 c$ M3 L
    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努力就能避免的,还有一些问题并不是谨小慎微就可以躲得开的。如果你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也许问题并没有你想象得那样复杂。如果你多从自身做起,也许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教训,朋友遇到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能完全避免,解决起来也不会特别困难,自己的心情也不至于那么糟糕。" x  i( a! N5 B5 w
/ [/ Y: Q$ X$ X
: B( b2 I/ Y/ S! @
    一个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起来非常专业化。一个人在工作单位,不论怎样,工作都是最要紧的事情。工作做不好,其他都谈不上。我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在众人眼里一般般,既没有自己的特点,也没有自己的长项。我做编辑工作,跟我做相同工作的有很多。然而,由于我们工作的优劣的标准是工作量,至于选题、编辑质量搞得如何很少有人去注意。这样一来大家基本上就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既然是平起平坐,恐怕就会出现“谁也不服谁”的情况。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想象了。你在某个方面一个没留神出现差错,就会引起纷纷议论。即便没有哪位领导当面批评你,你在这个单位的声誉已经损失不少。现在我从事著作权的许可转让工作。为了这项工作,我花了不少功夫来研究著作权法,也用了不少时间去探讨著作权买卖方面的方法和技巧等等请问题。毫不夸张地讲,我在著作权领域已经小有心得、小有成效,因而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尊重。写到此,也许各位应该明白了。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业务水平高、专业程度高无疑会帮你赢得周围人们的尊重。8 Y' ~9 k, h8 x8 x6 G) i6 ]0 G

- Y0 G) k' E& p
. s; w! Q" n; p3 q% X    另一个是工作讲究相互配合。在工作单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而分工细致并不意味着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在一个单位工作,遇到特殊情况要懂得相互补台,相互帮忙,也就是要有团队精神。我在单位还负责老秘网的维护,需要经常将图书信息传送到老秘网上。不过图书信息需要相关部门提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图书信息经常无法按时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有些书上有图书内容介绍,就不找相关部门而自己给传送到老秘网上。如果将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分内”那个部分,那是会影响工作的。在这个时候,多做一点,甚至做点“分外”的事情也是应该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补台应该,包办代替则不可。就我的工作而言,我所能做的仅仅是那些提供了图书信息的图书,或者用点时间就可以归纳出来梗概的图书。我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有限补台。有人会说既然补台,那就补到底。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天。不过此话在这个地方是不适用的。如前所说,工作是有分工的,如果一个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去补台,那不叫补台,那叫取而代之。这样一来,你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很多工作,时间一长你的心态就不平衡了,就会对同事产生意见。总而言之,在一个单位团队精神不可少,但是也不可越俎代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用我的话讲就是要实行“有限帮助论”。
9 A0 ~9 V! r1 t) s; T
0 P; L4 Z/ d3 Y! I/ {# p' g4 ~& f& R* f- L3 h
    最后一点,遇到人事问题要讲究有理有利有节。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矛盾不可避免。如果矛盾双方都理智,稍加沟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衣分五色,人分五等。背景不同、修养迥异的人大有人在,如果要求所有的人都那么明事理、懂是非,那也不现实。要想在一个单位工作顺利舒畅,就不能对每一件事情较真,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如果你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那你的烦恼会更多更多。即便你出以公心,那也不要天真地以为人家就会买你的账。我以前就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我是为单位着想,结果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赞赏,反而还让领导说了一顿。领导没站在自己这一边还不要紧,要紧的是领导的暧昧态度使得另一方当事人变本加厉。真是到了“有理没处说”的地步。通过多年的总结,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遇到该讲的事情,我还是要讲,不过现在我是点到为止,大家都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弄出个什么结果来。有人会说,那是迁就错误。要知道,事情没有发展到人人都懂得厉害关系的时候,你非要人家接受你的思想,那只能是适得其反。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我看过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伯采用的就是我上面说的道理。段的阴谋大白于天下之前,郑伯如果去讨伐,结果可能会非常糟糕。“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恰当地把握了这一尺度,最终取得了胜利。对那些不讲道理或者听不进话的人,应该给他们时间,如果他们改了,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如果他们一意孤行,别人早晚会看清的,那时候你再出手,不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实际上,你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4 D, m0 e8 H, V5 {- ]4 D- E
5 c" t/ s0 _- x, |8 _- h9 ~! P9 D* M+ N  K
    顺便说一句,说服人或者让人接受你的看法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一时半会儿无法让他人接受你的意见,可以等一等,也可以让事实来说话。前天,我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太子李显为人构陷,而皇帝武则天正好不信任太子。此时给太子求情无异于火中取栗。狄仁杰比较聪明,他让皇帝留下来看一出“好戏”,太子是否参与谋反由皇帝自己来判断,从而解除了皇帝的误解。有哲人总结道:“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效果不仅不好,反而还会走向反面。
) b2 Z/ R0 \0 D* \
+ c; j) [9 z" W* T' k& D
2 _% y: L* K, |# ?    上面讲的三个方面看上去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实际上密不可分。如果你在一个单位业务水平差,工作拿不起来,你批评别人的时候就很难让对方以及周围的人服气,尽管你说得很有道理——要知道你连自己的事情都没弄好,还去说别人,岂有此理!当你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时候,你也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眼睛里不揉沙子,抓住别人的一点差错没完没了。那样做同样是很不得人心的。在单位里面,各方面能力强,而且还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绝大多数人合作,这才是最需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可以对那些十分不讲道理的事情进行批评。能干而善于跟他人合作,有耐心而不失原则,这就是一个人在单位里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态度。到了这个时候,你不仅拥有一定的人缘,而且还会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4 S7 x* J5 X( a; Q8 c1 b! U3 }

3 j8 e9 Q' |; s9 E! ~3 G( M" O7 u4 x* a4 X9 I: C- [
职场生存六项注意% f$ ~" Y6 y9 k
! l7 n. Q/ d/ K2 c# H6 Y  d
    昨天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办公室靶心原理》。文章讲述了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黛溪充当不倒翁的秘诀——尽管其顶头上司换了一个又一个,下面的走了一茬又一茬,“我自岿然不动”。文章的结论就是,这个黛溪在上司面前总是一个“弱者”形象,在下级面前总是一幅“恶人”嘴脸。弱者,就是在领导面前示弱,因而对领导永远也不构成什么威胁;恶人,就是玩弄属下,贪天之功为己有,人前一面人后一面,不论是谁,只要飞入她的靶心,肯定是无一幸免。文章以赞许的口气说:“这就是能力”,而她的能力就体现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揣度人、揣度上司心理上”。看文章的意思,好像是号召大家都来向黛溪学习,人人都成不倒翁。4 V7 d) w. U7 f' k2 E2 u
. l8 R' S7 W1 z0 `$ e

) L4 x. m3 }- ]7 W# C) n5 F    实 际上,问题远非这么简单。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有人会点手艺,有人具备专业知识,还有人会几国语言,还有人计算机玩儿得滴溜转。所有这些都能成为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是质量高低不同罢了。还有的人既不玩儿手艺,也没有业务专长,更没有外语天资。可是人家也要生存,于是就研究起了世间最不好研究的问题——人的心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上司的心思。大家在一起共事,不研究同事或者上级的心思,恐怕是不行的。所以说,这也是正常的。然而,当一个人别的事情都不在意,只会揣摩上司的心思,这样的人就会让同事们感到十分危险,情况也就不正常了。5 U% u% F/ c& x7 O3 N% o9 B9 O& u

2 T- X# v' c, B& \6 x" d. ?/ \2 E* z+ w9 z  G- N
    黛溪所从事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既然对他人构成威胁,这种勾当就成了君子所不齿的东西。换句话说,并非别人不会揣摩上司的心思,而是不喜欢或者说不屑于这样做。然而,君子们似乎忘记了一点,你不这么干不要紧,可你别忘了,人家的上司也是你的上司,人家把上司揣摩透了,成了上司的红人,上司就有可能对你们这些君子另眼相待。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黛溪那种人什么专长都没有,什么能力也不行,上司早晚会识破她的花言巧语。我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怕她作甚!此言差矣。
) U: J+ L0 y0 f; a
5 k! j' M- K9 {& q5 D$ @% u+ p6 j2 n# z" n5 p" B; |' n8 v
    每当重大生意来临之际,黛溪总是拿着一个本子,用含着水的眼睛扫射部门的每一个人,让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她把大家的主意揉在一起,向总部汇报工作,于是大家的建议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意见。正因如此,在上司面前,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副手,上司对她能不加以重用吗?无独有偶,我也经历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多年以前,我妻子有个同事调到一个中央级的专业报纸工作。实际上,他对那个专业报纸的内容并不了解,可是人家没用多久居然成了单位懂行的领导。我感到纳闷儿,就向他讨教。借着昏暗的灯光,他给我透露了个中缘由。他刚上任的时候,先找管辖的部门一个领导,听其汇报工作。汇报的时候,他一言不发,使劲往脑袋里记。这个汇报完了,他又找一个负责人汇报,于是他又如法炮制一番。没多久,他再找人谈话的时候,就可以一个内行的领导来指挥下属工作了。明白了吗?这就是本事。: J9 v$ ~) ?% i) j, N0 D/ z2 ~; w

1 @4 J4 P  O! c, ]+ o$ R1 n4 \- S* j& n$ ?
    还有一点,很多人好像总也搞不清楚。不少人天真地以为只要能力强,只要干好工作,早晚会成为单位里面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国内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北大方正,而这家公司靠什么起家的呢?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套系统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呢?王选。论技术,论科研水平,王选在激光照排领域都是一流的,然而结果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让位于职业经理人?还有联想的倪光南,虽然是技术一把手,结果还不是被冷冻起来吗?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所有的技术型干部终将为管理型干部所控制。管理型干部不一定精通业务,可是想让下属高兴下属准高兴,想让下属难受下属就难受。不管跟你关系有多铁,说不定一分钟以后就让你卷铺盖卷滚蛋。- c, z7 w& H. ]

6 W9 e1 j. V0 O; W0 W9 k1 K; b
+ b1 f5 _+ p, h2 G5 P) S6 u* u    面对这种情况,不想当“黛溪”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出路了呢?非也!我给你几点忠告,看看是否切合实际。
! v, w9 O4 c9 ?
4 W1 d  U+ i6 D: T  d8 L8 L" }, z) t2 B  j
    第一,黛溪之流可以说将全部精力用于揣度上司的心思上,而那些仰仗自己有专长的人对此不屑一顾,傲慢得很。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揣摩别人的心思还是需要的,违心的话有的时候还是要说几句的,尽管你不需要像黛希那样为此而倾其全力。过去有一句话说得好,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二者要统筹兼顾,唯此你的车子才有可能不翻到沟里面去。9 h# _0 l) X' f2 Q

: R/ t5 c+ b3 ^( F/ C& Z% G# a$ [& `' d" b# X
    第二,花大力气练好内功,也就是练好自己的业务能力。你不是说技术型的干部最终为管理型的干部所控制吗?对,是这样。可是对那些靠技术吃饭的人来说,溜须拍马的本事肯定不如黛溪们,赖以生存的还是专业技术。如果你专业技术水平高,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无人可比,你就具备了先天优势。假如你花上一点点经理揣度领导的意图,那你的专长就可以大大发挥出来。如果对上司的心思毫无察觉,弄不好你的专业技术本领很难派上用场。
8 v* H6 t  Q7 q; C
! k6 x. o9 N5 L0 Z; `$ m" j3 }( M  R0 t& I/ c. G2 e
    第三,就是要学会说“不”,这在你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极其重要。在许多人看来,刚刚走向工作岗位,根本没有资格或者说资本说“不”。其实不然,对刚认识的人说“不”,是开始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想,你刚跟同事们相识,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人家会是一种什么印象,本文由老秘网推荐,要么觉得你这个人无能,要么觉得你这个人好欺负。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刚到这个单位。有一天,部门领导要我加班干活,我说,我没有加班的习惯。这话说得虽然有点生硬,但是却很明确,后来再也没有人强迫我加班了。我之所以能这样说,跟我当时的身份地位有一定关系。如果你的情况不允许你这样说,你就要采取一定的迂回方法来表达你的意思。当然,这仅仅限于开始的时候。如果你一开始来者不拒,后来又想拒绝人家,那可就糟透了。学会说“不”就像往水泥里掺沙子,这样你与同事的关系就会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如果你开始没学会说“不”,以后心里遇到事就说“不”,你跟同事或者跟领导的关系不破裂才怪呢。* A3 z# l7 A4 w1 J  F( N
" E3 u0 Y. a; g& \9 Z* T! E
1 @2 U  b/ X: {, @9 ?! _) j
    第四,要保持一点神秘性。人们都知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采取什么态度,多半取决于这个人对那个人的了解。基于这个原理,你可以适当保持一些神秘性。正是这种神秘性,人家对你摸不着头脑,也就无从采取对策;对策定不下来,对付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适当地管住自己的嘴巴,与工作无关的话少说一些,用一句名言就是“沉默是金”。! V' u, a1 b( x

7 d& N+ u# i8 T8 t) a9 @+ A
2 d* E1 C3 k- H0 ^) @, ?2 |, S    第五,要学会说话。职场不同于朋友交往,更不比家庭交流。在工作单位,说话要注意,尽一切可能恰到好处,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更是如此。我们大家都对《特殊使命》这个电视剧很熟悉吧。剧中主人龚向光,工作在敌人心脏,说话一个不小心就会暴露身份。一次,文启智与曲河接头,离开中统机关的时候碰上了龚向光。龚向光说了一句,要有大暴雨了,劝对方别出门。结果,那次接头出现了意外,军统特务早就埋伏好了。事后,文启智非常感谢龚向光,说他龚向光救了他一命,这位后来龚向光利用文启智埋下了伏笔。工作场合也是如此,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讲,特别是涉及专业性极强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一旦发表意见,就要一锤定音,不给他人一丝一毫的质疑空间。如此讲话,日久天长,你对某个领域就有了说一不二的地位。倘若动辄开口,说话没谱,那你怎么可能让人家看得起你呢?
$ M& E! H$ O& \3 p, o3 N
4 h$ t5 U7 f/ s7 n" Q, p) F
6 B1 s; n0 {3 j5 ~3 o  Z% `4 Q    第六,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业务关系,发展自己在你那个领域的声誉。当你在本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当你的名气给你单位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你在这个单位就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了,正所谓“巧借外力来立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狡兔三窟”。有了“三窟”,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就更能挺起胸做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
% ]7 m3 R5 Z, ]1 ~% N
0 g( Y1 j6 K  E9 Y$ b; n( J; I7 q; V$ X* O& y; e
办公室同事相处注意什么
* k+ ^+ M3 |3 }3 ]. p
2 b4 }. k. `" c  p/ I7 e; I& |1 y  V    当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 z9 i: ?% E" w! g$ v$ h7 y
4 j, H. J+ N% p- ?0 V& H7 E- S. e) _. o1 m1 A0 J6 o
    第一,拒绝八卦。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参与人数 1文银 +60 收起 理由
老猫 + 60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文银 +60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精彩评论40

正序浏览
liyimin 发表于 2016-6-6 1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上面讲的三个方面看上去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实际上密不可分。如果你在一个单位业务水平差,工作拿不起来,你批评别人的时候就很难让对方以及周围的人服气,尽管你说得很有道理——要知道你连自己的事情都没弄好,还去说别人,岂有此理!当你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时候,你也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眼睛里不揉沙子,抓住别人的一点差错没完没了。那样做同样是很不得人心的。在单位里面,各方面能力强,而且还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绝大多数人合作,这才是最需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可以对那些十分不讲道理的事情进行批评。能干而善于跟他人合作,有耐心而不失原则,这就是一个人在单位里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态度。到
 
墨南4013 发表于 2015-6-17 16: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J6 T9 i:
 
总在风雨后 发表于 2017-3-7 07: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当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邓奥林 发表于 2017-3-6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tsh2o2 发表于 2014-12-4 1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紧张感?也许你没有,可是某些人有——不仅紧张,而且还焦虑,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8 T
 
chenzhe250224 发表于 2015-8-31 16: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没心思工作,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办公室中的职业关系对你一天的情况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说,与工作伙伴积极互动,你工作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意思。与办公室同事相处得体的人更富有生产力,更积极,更有团队精神。几个月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去上班,那个激情就别提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效率不高才怪呢!关系不好会使办公室环境相当负面、压抑甚至产生敌对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产率以及成功几率能有多大?不敢想象!若要办公室环境有利于工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zdh198811 发表于 2015-3-13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业务关系,发展自己在你那个领域的声誉。当你在本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当你的名气给你单位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你在这个单位就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了,正所谓“巧借外力来立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狡兔三窟”。有了“三窟”,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就更能挺起胸做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  ~7 C5 M
 
chenzhe250224 发表于 2015-8-31 16: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业务关系,发展自己在你那个领域的声誉。当你在本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当你的名气给你单位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你在这个单位就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了,正所谓“巧借外力来立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狡兔三窟”。有了“三窟”,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就更能挺起胸做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  
 
精心学习2 发表于 2017-3-6 11: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业务关系,发展自己在你那个领域的声誉。当你在本领域小有名气的时候,当你的名气给你单位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你在这个单位就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了,正所谓“巧借外力来立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狡兔三窟”。有了“三窟”,你没有后顾之忧了,你就更能挺起胸做人,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1 k6 ]! u- }: |
 
Q小鱼 发表于 2016-5-1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旁白:…她这么深谙人际交往的人情世故,为何到现在也只是混了个中游荡荡,原来就是个办公室油子"一下子戳中了我的点。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而不是在岁月中变化成为一个办公室油子。但现在,随之工作的时间越长,却越发迷茫起来
 
老猫 发表于 2013-4-9 1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篇文章啊,分开发大家看得更不会累。{:soso_e104:}
 
海布里 发表于 2013-4-21 2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了心坎里,看了这片文章,少得罪很多人
 
天下一秘 发表于 2013-6-19 1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 g, ?, W  L% ~
7 l& o3 m' D; r% \- u0 v以后再看{:soso_e185:} {:soso_e181:} {:soso_e182:}
 
乘物游心 发表于 2013-8-28 16: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学习
 
远行 发表于 2013-8-28 2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现身说法,受益良多。
 
jiuyueren 发表于 2013-10-8 1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只是潜心钻研业务 看来人机关系的东西也要恶补下
 
淡淡的快乐 发表于 2013-11-19 1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希望自己的 人机、、、人际关系能好起来
 
鷺邊鍀煙頭 发表于 2013-12-14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啊,一看就是高手写的啊
 
维摩诘 发表于 2013-12-16 18: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故事,不过挺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关注

2粉丝

3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