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通过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从教师到从政,业已一年整,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同事甚至是熟人相遇,总会问上一句:是做老师好还是当官好?每每这时,我总是只能尴尬地笑笑以示作答。其实,对于一个做了14年老师而且对教育还深怀感情、走上领导岗位也才刚一年的我而言,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松、随便回答的问题:从政,一切才刚刚开始,陌生之极,便无发言权。不过静而思之,其实还挺有感慨:为师,重专业技能;从政,重综合能力,两者颇有差异。 & M3 T" g3 Y( d# p: } + B+ A' J+ s0 @9 z B一、为师 14年来,从一个稚嫩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一路走来,艰辛而光荣,忙碌而充实,付出很多,也获得过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诸多荣誉,收获颇丰。对人民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始终怀有珍爱、敬畏之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我认为为师当做到:/ u7 o$ B: W/ b* ]3 u; a8 p) {6 Z
% T1 ?0 M W3 u 1、学会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失去了课堂的教师绝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课堂虽只有45分钟,但这45分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一个责任心强、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艺术精湛的老师,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自身文化素养深厚,还在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把握和实践,还有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掌控,甚至是课堂氛围的及时、有效调节,可以说课堂就是教师施展才华、展现魅力的大舞台,也是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 V2 m2 \) q$ L0 W7 g
G( j' R4 G: o/ X; O0 c 2、学会班级管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管理出成效,管理也是生产力。班级管理是琐碎、繁杂、辛劳的,但在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评价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令人敬佩、更令人永久尊重。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者,他会更用心更全面去研究学生的一切,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的心理健康等,还要去沟通协调班级的任课教师甚至是掌握家长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了然于心,方能因材施教,最终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l4 F/ p. a+ k( J. K* R
( N6 d2 u+ ]! b
3、学会教科研。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关键在教科研。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学生,传统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强大的冲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已迫在眉睫,而教科研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灵魂所在。同时,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方面面也都在推行教科研一票否决制,基于此,就教师个人发展来说,教科研也已是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通道,教师要发展,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实践教科研,今后教科研的分量、地位也必将不断提升% Q1 L; z4 g( L
5 Z- A: j# j& w% e 二、从政 从政,对于一个30多年来只生活于“家门”和“校门”的我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岗位,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是最形象的说法。“既来之,则安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与磨练,我想与教师职业相比,更应做到以下三点:$ r V5 W9 x2 c# h6 K1 J9 u
+ Z6 s& K8 P | P0 j: i# R
1、学会开会。曾听说过这样几句话“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三天不开会,回到旧社会”,形象地把会议之多作了一个夸张的比喻。如今,虽然中央对各级各类的会议有了很多很好的规范,给文山会海下了一剂猛药,但在具体操作上,会议之多会议之长仍较为普遍,而且会越多好像工作越敬业越认真、会越长好像工作越细致越到位,凡是领导的讲话、决策必定是“重要讲话”“英明决策”,也必定是“完全正确”“充分肯定”“坚决拥护”的,会议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让人开了也罢、不开也无所谓的怪圈,甚至还有某些领导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去创新会议种类和会议形式,真是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纸上谈兵、落而不实。如此会风,难怪有人感叹说,一听开会就毛骨悚然啊。应该说,会议可以实现知情权、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工作之目的,少开会、开短会理应成为常态,千万不要让会议牵制过多的人力、消耗过多的物力、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力。这方面,习近平副主席、李源潮部长就给我们作出了极好的榜样,在很多会议上,他们的发言经常在10分钟左右,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省时省力,不亦乐乎? X, ~! v+ f0 E& S$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