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由一名村支书考上国家公务员。在常人眼里,这是我人生的一大飞跃,用当地的话说,我算是正式跳出了农门。带着乡亲们的艳羡与期盼,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8 |, Y9 ~" R( C% p* U
f( P4 ^; u7 c2 @/ ~
: B4 q9 A8 f- [$ I第一年:经管统计,让我逐步熟知乡镇的“操作规程”
( V% W0 Q. }; E. z$ K
, Y. f# ], z6 r6 M6 R u& N# |4 \) v7 [; R* u
按照组织部门的分配,我被安排到一个乡镇去搞经管统计员,经管统计是干什么的,至今我都没有完全弄明白。
6 m& F* b! b; K4 w8 x' O. ^ 上班第二天,我就傻了眼:统计局要求三天内结束经济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已经铺开一年了,可上任经管员还只开了个头,如果按照正规的操作,不管怎样都无法完成的。没办法,我只好闭门造车,把需要的有关数据技术处理。整整一个通宵,我竟然把所有的表格都填完了,并且得到了统计部门的认可。! @5 N; R3 R7 f( L7 f
其实,经管统计工作并没有多少事情,说是管理财务吧,在乡镇,你只是一般科员,别人根本还不理睬你。份内的工作只是每个月报一次规模企业收入等数据。其实在我乡,并没有一家规模企业,没有规模企业不稀罕,但没有规模企业收入数据绝对不行,因为这直接体现着当地领导的业绩。没办法,我只好绞尽脑汁杜撰数据。这数据申报也难啊,请示领导,得到的答复总是:你看着办。报多少合适呢?报太大了,会被上面列为典型,谎扯大了不行,没有实地看啊。报小了呢,又怕排不上名次。每次填报数据时,我还得通过其他渠道到其他乡镇去刺探军情。有关人士说,这项工作,还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呢!& ]7 O" W8 ]- o. \( d: }
在乡镇,经管统计员在属于闲杂人员之列,整天无所事事。但有一次经历,开始使我懂得这个工作不可小觑。+ }9 \; J6 i+ G+ ^7 E
有次统计局要求上报半年度有关数据,请示领导后,我把人平纯收入一栏写上3600元。统计局一位工作人员好心指点:“既然是半年度报表,这栏填的应该是半年度的纯收入”,这项工作我本来就不懂,内行的话不可不信,我大笔一挥,就改成了1800元。没想到不久后,在一次会上,乡党委书记对我大发雷霆:“你是搞支部书记出身的,你想想,一个农民的人平纯收入能报成1800元吗?”原来,统计局那个工作人员好心办成了坏事,那个表格填的应该是年度人平纯收入。尽管我找到统计局,百般解释,但是都无济于事,因为白纸黑字,都是我自己填的,怪谁呢?半年度的经济状况排位,我乡全县倒数第一。
4 B$ x$ a* G+ L* r& b
8 L" l( }7 c+ Y) F: u: f- t
8 Q# g2 m+ a/ L1 P6 j6 X3 u第二年:机关财粮,让我逐步摸清乡镇的“经济状况”5 m+ c" p+ V# A0 E7 ]
A! ]" H1 t0 w( j# K1 w6 X$ U2 ~
! |% [* V F9 a8 X4 a 第二年,我被调整了岗位,分管组织、机关、财粮、文教、卫生工作。领导说,近期将向组织部门提议,解决我的副科职级没问题。工作上要敢于挑大梁,机关书记还是个美差呢,掌握着机关财务半壁江山。我心里美滋滋的,同事都说,这是领导对我的特别器重。
- U) W: Q" z4 j7 H c3 c$ e# u5 p 机关工作很具体,干部食堂吃饭必须保证,来客招待要烟要酒不敢怠慢。有次就出了个笑话,xx局来检查,领导叫我每人安排一包烟,但当我发烟时,每个人却都摇手说自己不抽烟的。我很纳闷:明明有的人还在抽烟,怎么会不要呢?后来同事都笑我,是你买的二代金白沙不够档次啊,县里来的人至少得给“黄盒子”(20多元一包的芙蓉王),稍稍有头脸的领导必须得给“蓝屁股”(30多元一包的芙蓉王)。嘻嘻,鄙人刚进入新角色,不懂“套路”。
3 p: i9 W7 e3 s) k 除了老秘网的特殊来客招待外,我们这个小小的乡镇,干部食堂的正常开支每月至少2000元以上。一个月后,我就感到棘手了,财政拨付的2000元开办费早就用了个精光。按照这个乡的惯例,财政是不可能按时拨款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钱。
+ [! ]1 f1 z6 O0 `3 H5 n 以前机关的开支从哪里来的,我开始探寻上任的“窍门”。原来,除了财政的极少拨款外,其余都靠赊欠。1.2元一斤的米,到米店去赊欠就要1.8元每斤,10元钱一包的烟,年底结账就要算成12元。经办人没有钱,乡镇不可能不运转吧?就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艰难度日。周边的商店,乡镇都不同程度的欠了一笔钱,有的欠了许多年。乡镇的负债,一定程度上与这样的周转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2 h8 \1 z' Y) i/ x+ w. C 我所遇到的难题是,即使采取这样的办法,都行不通了。因为财政拖欠店主货款太久,即使是高利润,也不再有任何诱惑力。用店主的话说,至少他们得保证不亏血本。乡镇干部到周边商店买货,店主得首先问你:是公事还是私事。如果是公事,他们就都是高挂免战牌许多店主对乡镇恨得“咬牙切齿”,经常有人对我开玩笑说:“乡镇干部个个都该枪毙”!有这样一个笑话:我私人到一个米店去买米,店主问是哪的,我说是乡政府的,店主没弄清缘由,丢下一句话:有米也不卖给你。弄得我狼狈异常。
" e5 J; u* g/ Z. E9 @5 o/ d! d 为了维持正常工作运转,那段时间,我找亲朋戚友四处借债。并且找领导软磨硬泡,再次争取了5000元钱,后来实在没办法,向下辖的6个村,每个村争取了一吨谷的“赞助”,余下的就是以个人信誉担保,继续到商店欠一部分。年底结账,还算领导重视,把欠债还清,财政只欠我私人垫付的1500元至今未还。1500元,相当于我本人两个月的工资哦。
# h1 c2 C3 K5 D; F% ~' d1 o
( g' l( |% y5 h, E G
0 u$ A7 r+ L* z5 b7 a9 ^* {第三年:分工分线,让我逐步掌握乡镇的“工作实质”) j; Y3 f9 i) q9 ?" E& H( }
3 A3 |9 `9 |# G0 n* w$ I6 b) ~1 u8 ~$ Y$ P" T: ~. `
年初,我早早辞去了机关书记职务,负责干部“重新洗牌”,我被安排负责组织、宣传、统战、文教、卫生工作。8 F' n( i' ^4 v! S/ Z* i
组织工作比较繁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党员发展、村级班子调整、党费收缴等。某一项工作要真正搞好,决非易事。刚开始,各种文件指示、各种会议工作布置,让我应接不暇。后来我才发觉,许多事情其实都只是一种形式,根本就无法落实。9 Q1 z. k: W( A! V. S8 S
比如村干部调整,乡镇没有直接任免权,现在实行村民自治,只有村民才有选举和罢免村干部的权利。在选举程序中,乡镇仅仅只起个组织作用。推选的村干部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带来农民致富?乡镇政府爱莫能助。" M& t( }8 w* A, l: x1 n+ a
又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上面的培训任务数不断地压下来,而乡镇党委又无权推荐和指定人选。按照现在的党员发展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象,必须经过支部决议。完不成任务数,上面的干部政绩千分制考核要扣分,没人参训的时候,我就只好到处找各支部书记说情,要求为本人工作“多多捧场”。
/ M p4 c7 k0 c8 ?: p- l. X* b5 a文教工作就更难。人事安排、教学质量等都由教育局“垂直”管理,教育系统好像与政府完全脱钩,根本就不搭理你。去年我乡的联校校长就换了三任,什么时候换的?换了谁?我四处“打听”才得知,其他的基本情况掌握就更不用说了。最难管的就是现在私家幼儿园的黑车满天飞,查禁吧?我又无权扣车。但出了事,我是第一个要受处分的。
" u5 c% D3 J9 a/ J* A5 L2 u5 x 安排我去抓文教工作,领导的初衷是:文教的党费难收,且占乡党费任务数的比重较大。直接管文教,有助于党费的收缴。啥?党费难收?业外人士肯定都觉得奇怪吧?当初上任告诉我时,我根本不屑一顾,不是党章上有规定么?半年不交党费视为自动**。但当实际情况摆在眼前时,才发觉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从本人连续两年分管组织的情况来看,学校老师,机关干部的党费有80%的人到年底才交。法难责众,不可能把这些人都“清除”掉吧?那我岂不是成光杆司令了。真正要动这样的“大手术”,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支持,谁都不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点新闻。为了收好党费,我必须先与各支部书记建立好关系,有时私人贴钱请他们吃顿饭或打发点小礼品,联系联系感情,否则工作就寸步难行。
6 u" v0 m0 o6 q& z1 V 三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在常人眼里,乡镇工作是份美差,到处都有“油水”可捞,一段时间,乡镇干部成了加重农民负担的罪魁祸首,成了贪污fubai的代名词。其实,乡镇干部总有着太多的无奈,在现行的体制中,乡镇干部是“清凉油”,包治百病,实际上什么都治不好。上面太多的考核,太多的达标,太多的会议,太多的任务,使乡镇干部疲于应付。还有这些工资待遇极低的“老乡”们,还必须为了自己的生计忙于奔波。什么时候乡镇干部能真正摆脱生计的压力、摆脱各种“镣铐”的羁绊,真正全心服务于“三农”呢?作者:蒋曙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