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也是办公室系统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途径。要写出高质量的精品调研文章,就要把握好精心选题、深入调研、打磨标题、谋篇布局和锤炼文字五个环节。* w3 w4 G( c+ f: Y' ^
: B+ n* F- R* A2 G. @5 l/ {3 u6 Z
一、精心选题是根本
7 t f: X3 B4 w$ V; A0 D: a+ z' m4 k# o7 m
能否选好题,是调研文章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选题要注意把握好四宜四不宜:! B) P4 V0 O% w* Q4 v' C- i L( C
2 Z5 O# q# Z( a" ?! N: e1 S- F7 H 宜小不宜大。小题目容易写深、写透,同时选题小一些更容易驾驭材料;如果选题太大,涉及内容太多,较小篇幅难以阐述清楚,文章的结构搭建也有不小难度。如何才能将课题选小呢? 在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调研时最好不要选这些宏观的、覆盖面太大的问题,而是将这些大课题逐级分解为几个相对具体、 相对直接的论题。例如,“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就比“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的切入口更小一些,更容易在一定的篇幅内阐述清楚。& t0 S5 t# D7 O( n: p# I
; F! N+ p3 S# `8 P 宜热不宜冷。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焦点、社会关注热点、地方特色亮点和领导工作重点来选题,尽量不要选择过于冷僻和陌生的课题,因为 这些选题不但难以写得贴切,而且很难进人领导 视野。例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课题,既是上级的决策部署焦点,也是地方各级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些来选择调研课题就能够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
* l- c) U* F! b
% B, K6 t9 |$ S- q U 宜实不宜虚。调研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叙述的情况要符合实际,摆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的对策要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让阅文者从文章中获得具体的信息、有益的启示。如何把课 题选实,就只有紧扣领导思维、中心工作、基层情况、问题实质,才能把文章写实。例如,我们紧扣民生这个主题,根据我老秘网市改善民生的实际做法,撰写了《确立民生政绩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怀群众感情抓好民生改善工作》、《解决民生难题夯实社会管理》等调研文章。+ M' K2 [* s: ]% c! g! R! ?
" {, n5 b" f4 u% W. S 宜新不宜旧。要始终保持调研文章的新鲜感,提出新的观点,研究新的举措,展现新的成效, 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太阳能热水器 产业、肠衣产业一直是我老秘网市的特色传统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产业集聚化、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态势,我们以此撰写《关于如皋市太阳能热水器产业 发展的思考》、《江苏如皋肠衣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初探》等调研文章。
# T# z3 E( ]' z( G6 {2 M/ w/ Z! d: T$ j
二、深入调研是前提- d! e$ k* f4 I# ^
a1 J5 R8 G4 e1 d& F5 p) z
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调研实施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中的 “望、闻、问、切”方法。2 Y% g! @1 s3 V, ?) [# L7 @- S
+ W) B# M* A" a& ]: g
“望”。就是沉入最底层,深入群众中,奔赴第一线,去了解工作实际进展,去发现解剖典型。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让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看调研对象主动安排的地方,也看调研对象没有安排的地方,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做到掌握实情、摸清底子。- y2 t% _6 |2 H5 _
3 A. Y- E: u2 j0 N% l$ Z4 M
“闻”。既要听经验介绍,又要听问题反映。听的对象既要有领导干部,也要有一般干部;既要有专家学者,也要有基层群众。领导干部讲经验讲成绩较多,善于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把握问题;专家学者前瞻意识较强,对社会现实的分析较为理性,往往能够把握事物的正确走向;一般干部和基层群众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分析问 题也不乏真知灼见。对调研对象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要客观分析、合理吸纳。 P6 Q' N' ~$ i7 x4 N" U
" Y% o7 `+ |& X0 ? “问”。调研对象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把话题引导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上来,把真相搞清楚,把问题弄明白。问的时候,要抓住要害,但语气要和缓,让对方能够接受。同时不要放过细枝末节,要善于从对方谈话的内容中 发现问题,刨根究底,力求把握事物全貌。
( d4 ]3 m F' Z ~+ z* o
6 r" H# p& Z# L “切”。就是在调研过程中,不能做被动的看客和受众,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实 际工作中去,与调研对象一起讨论,对掌握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把脉,探索分析事物背后的真实原因,与调研对象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的帮助, 从而了解到更多真实、有用的东西。1 a v6 T" k. ]
% q7 U5 B1 }' ~- |* L
三、打磨标题是关键2 H% E* Q4 F8 T0 B
1 w `+ Y$ W4 n* k2 ~% z 一个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好题目,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打磨标题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5 Z- ^- F y0 G) B
+ o& ~3 \ {9 x# p 醒目贴切。领导看文章,第一眼看的就是题目,只有文章标题醒目,才能迅速抓住领导的眼球。例如,在撰写关于我老秘网市特色产业肠衣产业发 展的调研文章时,起初拟的标题是“如皋市肠衣 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这个标题较为平淡,后来改为“如皋市肠衣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初探”,就比较醒目贴切了。当然标题不能一味追求夺人眼球,要做到题文一致、一语破题。 & }3 y$ Q0 a7 C9 V
! b) T _& x. D* H& S
平实简洁。调研文章的题目必须平实,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不必作过多的点缀和修饰,更不必绕圈子,应当简洁朴实,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例如,《以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促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老秘网》等标题就一语破题、简洁明了。
6 Y# y7 u9 t9 ]* x
. G3 J3 Z( c+ r8 h* s+ d: @ 新颖规范。调研文章要得到领导的关注,一个富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的标题显得尤为关键。例如,我们根据市领导在法国学习期间的学习体会,撰写了《法国城市建设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一文,几经思考,将标题改为“正确的思路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这个标题就比原来的新颖,富有吸引力。当然,调研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标题不可一味追求新奇,要符合语法要求和行文规范, 要严肃而朴实、精练而得体。& }4 F6 e# l7 t# m5 ]- f' g1 ~
4 f* d4 I4 o0 c; e4 s- P: k
四、谋篇布局是重点& H; P/ e+ u- D" C% s7 v
. |- w# S# F7 J. e7 ]: Q; X, c- _/ R 虽然调研文章的结构没有固定模式,但总体目的是要说明情况、分析问题、讲清道理,因此在文章结构上要注意三点:
8 a2 l. s: d/ I6 k2 B- j4 ~9 u& g r) H( w+ V
逻辑严谨。要把调研文章的逻辑关系理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合理的安排。例如, 我们把《强化组织抓关键健全机制治理“小金库"》一文分为“全面深化认识—狠抓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三个部分,因为做好一项工作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其次是落实关键举措,最后是健全长效机制,这样的划分符合逻辑思维习惯。
7 n$ P/ i% T" ]/ V) r; J: k) r
0 |/ S. T# X* W/ f7 `* B; Z$ L$ F
h' D; N+ w, T Y$ T/ G& w- q 活。语言要鲜活,讲究具体、形象、生动,尽可能多用群众语言、有朝气的词句,使文章更 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具审美性和可读性。文/刘小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