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对“修辞”的解释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离不开语言,因为它是一种“表达语言信息的体系”,是“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信息的表义手段”(《现代汉语修辞学》) 。在语言系统中,语音、语义是信息符号的载体, 反映信息存在与否。语法是组织语言的秩序、手段,解决语言是否正确的问题。而修辞主要解决语言“ 好”与“ 不好”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语文工具的使用水平。
1 o0 T8 W6 v: k# a& r* k& Q# \) a/ [7 v' Z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公文的语体表现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的风格。公文修辞注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 审慎使用修辞格。: n0 K0 D2 k6 n
: l, L/ o) u. A; T0 s一、修辞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 E7 u; }' z; y8 _2 L( |
8 M5 L z. S; m8 G8 M7 R
修辞学是语言运动学或叫语言青年动力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运用中的语言和语言运用问题。修辞学的目的是寻求和建立避免语言失误、防止损坏语言的表达效果, 提高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规则的系统。简单地说: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律的学问, 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同使用语言的人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一座桥梁, 也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走向社会、走向使用者的一条必由之路。修辞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了它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a# Z9 I7 B: L$ }* s {
2 s5 n- \: M3 k' U9 A B2 r二、修辞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3 M9 p' Y( `! B4 H0 R3 q$ L/ f k2 Z1 r- d/ z1 T
( 一)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 ~& Q6 Y, U" E/ p: w( a+ N' B9 h# c e, Z/ c! y7 A# a
目的在于寻求规范得体的词语,准确、鲜明、简洁地表现文章的主旨。撰写公文在选择词语时要注意在准确表述主旨的基础之上,配合得当,整体和谐。
" F) X' R" h6 a. ~' H
8 A8 A8 d: y$ s' L1 .词语的选择& h a" H4 S6 r0 A3 l! C% U
; b0 I9 ]' j1 E汉语中有许多同义词,它们的词义相同或相近, 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主要体现为: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轻重不同,范围不同,搭配对象不同,个体与集体的差异, 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差异等。我们在选择公文用词时,需要从各个方面仔细辨析,使用表意准确的词语。例如:一个村庄、企业不可讲“ 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作了重要批示”;“根据收到的一封信件”是没有弄清个体与集体的差异;“他做事太果断, 民主作风差”是错误理解了词语的感情色彩;“ 纪念孙中山先生过一百岁生日”是没有使用书面语词汇。
, M8 ^: o c/ Q1 Q" d& z
& X; X' f- n: G9 K: l4 ?$ p; K- ~2.词语的锤炼
' L4 D/ t8 H9 a& Q9 _5 S2 e; u' |
6 X% z9 A* }! t( T2 m% u) K$ f, u也就是古人所称的“炼字”,是对词语选用的深化、纯化和美化。要写好公文,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词语的正确选择,因为词语所固有的含义、感情和风格, 在不同的语境中将有所变化。在具体使用中如果方法巧妙,与前言后语配合独特, 就会产生出好的表意效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注意词语的锤炼。( A( ~" E1 ]" p
# C' q4 j5 M# q8 ]& ~3 A9 M( 1) 恰当运用双声叠韵,增强公文的语音美
, z. ~; W! h% ^1 I& C# ] M
8 z3 o/ m5 I( D1 F古人云:“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婉转。”双声和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正确认识消极修辞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探索公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运用修辞进行公文写作的能力。
* B' T/ c. \! \* `9 J( V$ ^# `& }* u" ]' q, I% \" o, z+ t
叠韵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 是构成汉语音韵美的重要因素。公文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追求语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但是在行文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 则会增强公文的语音美。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就使用了“ 业已、真正、营业、流离”等双声词和“ 经营、侮辱、报到、安全”等叠韵词, 使文章读来更感和谐和富有美感。4 O; c7 i) p" t, L0 c' |2 s0 g
; B" [( p$ Z% k8 k% S& _* i" b) z
( 2) 前后词语配合得当,创造整体的和谐美
9 i9 e2 C1 E5 ]( ?4 F: h7 A) m
. N% I9 S# {, \) A( T$ T: ]词语的使用要考虑上下文的联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前后搭配、上下呼应的词语,能够创造出整体和谐的语句。例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高瞻远瞩,深明大义,处处以大局为重,事事从大局出发。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从不居功。”这里一系列的词语,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形成了和谐的音节,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 N- L! X" R/ o0 f
L3 s2 ]% x0 ?' U3 j7 \$ {
( 二) 句式的选择" A7 i+ |' n7 x1 W
' u1 {# X. A6 d9 L0 H句式可以分为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整句与散句,紧凑句与舒缓句等。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 a5 l. Q$ ~. F' C
: M: T+ M; G. c3 T) q. {; d5 C v; _1 .句子的长短* T$ j0 y8 Y7 X
" S7 k) H+ R: o0 ?+ A
长句:可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如复句) ;可使文章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如联合成分多的句子) ;可使语句严密精确,表达委婉细腻的感情( 如修饰成份多的句子) 。7 P, X0 K9 f0 N/ F$ R0 ~+ B# T; m
' Q0 U' P' c+ |$ N8 u/ f
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可表达急促的语意,激动的情绪;可表达迅速的变化;可表达斩钉截铁的语气。' w5 h: ?' W4 @
" m9 |& d8 }6 R* w3 B' m) \/ j2.句子的整散
' ~6 c! z# Y( j6 C7 q8 B
- a+ o9 I/ ]" |4 p$ l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整齐匀称,恰当使用可以使文章节奏和谐,语势畅达,语意互相映衬。散句:参差错落,用得好可产生错综变化、抑扬跃宕的表达效果。' K' \: J# v* b
1 Q7 o8 K6 i8 e! p3 p6 N
3.句子的松紧, a1 |2 A9 ~" P! B6 L
% \& @ [2 g6 @0 W7 p
[作者简介]胡艳(1972—),女,四川都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8 L) e% G% E& _- ]" m% u8 V7 m3 S8 ~4 I+ _; k, I
参考文献:. I7 k! ]% [- B1 O" |$ C$ y4 \- G
1 i2 \! N: K- F0 Z# T+ Y: O; k* t[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胡习之.辞规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3]谭学纯等.接受修辞学(增订本).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赵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