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体会,今天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讲一些体会和背景情况,第三跟大家进行交流讨论。7 m5 m4 f; `. ~! r7 Q' f
2 o0 P8 z1 e1 ~/ X4 t1 u
政府工作报告的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f% o" A8 Y5 r2 S
; Q% D* Z7 A- F! f 我参加过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自己有一写体会,就是我们国家是一个会议大国,每天的会多如牛毛。在众多的会议里面,有三个会是最重要的:第一个会是每年秋天九月或者十月举行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五年一次。这个会是最重要的,它是决定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大政方针;第二个重要的会是每年年底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者中央全会的精神落实到经济工作中,特别是每年每一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是在中央经济会上做出的。比如说08年09年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的制订就是在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制订的。现在大家知道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调整成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调整就是在前年,就是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的。现在我们的政策还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决定就是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会上做出来的;第三个重要的会就是来年三月的两会,两会上一般都有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要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者中央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的精神落实到政府工作中。
- u- J: V1 g! w7 `& |2 W) {, |8 H I! E# S! x; G/ l
我们现在是在学习贯彻第三个会议的精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里,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实际体现的都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会的精神,比如说我们政策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做出来的。我们的一些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比如GDP预期目标是7.5%,CPI控制的预期目标是4%,这些东西都是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上做出来的,只不过要经过这次两会,特别是人民代表的批准同意,才能够做为一个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预期目标来落实到我们各方面的工政府工作去。我参加起草工作,实际它的工作起点并不是准备两会,而是从去年的准备中央经济会就开始了,是在中央经济会的基础上来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所以大概是这么一个关系。这个关系体现我们党的领导,真正的大政方针在党的会议上做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得出来的。& {" p6 V3 y Z4 N
0 k8 v) n8 f, c4 d 政府工作报告18000字左右,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政府工作报告略长的时候是哪一年?是有五年规划的那一年,因为五年规划的那一年要多说一点,其他的年份政府工作报告绝对控制在两万字以下,就是要让总理能够在两个小时左右念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概是这样三项内容:第一个是对于我们2011年工作的回顾,在2011年里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讲2012年工作的总体部署,这里面就要分析一下现在的形势、我们哪些有利条件、总的一些宏观目标、预期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整个宏观调控政策是什么。第三部分,就是讲2012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具体的比较细一点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J7 x& h: g- {/ |( ~
; V7 v L. m" z! |/ C9 n 2011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 m9 ^' H2 y9 u; C8 U& y+ D$ Y; a+ M8 d4 F+ `9 o
2011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绩,做了哪些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概括出五大方面的工作。! |8 B5 f% I8 c% T; k8 `
" p/ Z* j8 L& @( s. F: S& Y2 ^ 第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从宏观经济上来讲我们的工作,就是CPI到去年的后几个月,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4%,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行的趋势,遏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经济呢,去年我们GDP是增长9.2%,这个也是在全世界大国经济中首屈一指的增长速度,所以我们说在抑制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较快的发展。
9 Z, G( S% Q) V4 E* }
! ]6 f, |# Y$ L9 E& e0 f) ^4 p 第二个方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绩,至少大家对于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有所加深的。) |6 Z+ K& u$ m: A
7 r5 f/ K f( h. R( [+ H
第三个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 f1 b" P) K9 _7 `9 y
1 X; i8 f3 n2 S" e: Q; |; z 第四个方面,就是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不少,但是毕竟我们还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慢慢地向前走。4 v; Q w1 q! T- O% k
! z* {5 ]! H; { 第五个方面,我们取得的成绩就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H# M7 ~# {6 ~' {& E3 j3 z9 B* J) t3 ^9 |, ~3 f# r! l+ _
所以概括这五个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宏观经济、转变方式、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生和深化改革,这是我们2011年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政府工作主要是这五个方面。
; T6 ?3 ^: ?" i! x. \% Y" V6 t
9 g0 w, g4 H6 l8 g o 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还分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虽然在2011年我们在五个大的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里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 y) \+ e$ H7 w5 I7 k" l/ i
9 D: a% s% V* f/ Z5 M6 x+ P
在国际方面,我们面临哪些问题呢?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概括成四个方面:
) Z- A+ |& H" t1 O h
% I1 b `# Z% ]( g 第一个问题,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非常艰难曲折,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所以,在国际上第一个危机是美国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同时又出现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且主权债务危机短时期内是难以缓解,还会继续演化。% F7 B6 e, b- d5 W4 t. E4 i
8 y/ F9 |5 `" l( h! |% O. x
第二个问题,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他们面临的大问题,因而增长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明显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新型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我们中国有这个问题,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其他的一些新兴国家,包括印度、巴西、南非这些国家都有这样的问题。在去年以前,出现世界的经济格局是发达国家有问题,但是新兴国家增长快,这是我们在2009年、2010年那个时候对于形势的判断。当时美国不行了,欧洲受影响,日本一蹶不振,但是新兴国家增长快,新兴国家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但是2010年以来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缓不过来,新兴经济体也出现问题了,虽然新兴经济体增长还是比发达国家好一些,像中国还能达到9.2%的增长。但是整个新兴经济体作为整体来看的话,他们都面临通胀和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G/ N. `. _' x3 K
* a. X6 N! }) W 第三个国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主要货币的汇率在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振荡。这个我们大家都有感觉,凡是开车的都知道油价涨得很高了,超过八块钱一升。按说现在的世界经济状况对于石油的供求关系不应该这么高,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欧洲出问题,世界贸易量在萎缩,为什么油价还在上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已经反映了战争因素,就是叙利亚、伊朗,现在包括北朝鲜,这都可能爆发某种程度的干扰。虽然从经济的角度看,对于石油的供求关系没有大的变化,价格不应该上涨那么多,但是战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整个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处于大幅度振荡,石油价格在剧烈的上升。( m, L( q( }+ f6 s
5 B7 C |7 y5 [0 s* I 在这样背景下,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际保护主义在强化,各个国家都想关起门来,只得到别人的好处,不想把自己的好处给别人,就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大强化。前两个星期我们商务部长有一个很形象的讲话,以前我们和美国人讲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是“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就是没有行动,他们还说点好听的,说开发什么给中国,但是只说没有实际行动,现在连楼梯都不响了,所以讲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强化。
. \) q8 J5 h' d' x7 p0 j5 H$ D, G0 I- u( P! f# d. o
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于当前我们在国际方面面临的这些问题,或者叫做困难和挑战,做了四个方面的概述:一个是美国金融危机还在、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来,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环节。第二个问题,不仅发达国家失业率高,经济恢复乏力,同时新兴经济体也出现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汇率在剧烈的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在大幅度振荡,给我们造成很多困难。第四个问题就是在那些问题的基础上,现在反映出来的就是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给我们带来一些巨大的挑战。2 h$ t9 l* C% D+ E4 f1 c2 m
( L0 ?: e0 `5 m* G) J8 P 在国内,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来面,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概括成八个方面。7 U5 B0 j8 E6 I
' w7 n/ y0 ?) U5 @: r- v0 H 第一问题,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已经连续三、四个季度了,我们的季度GDP增长速度是在下降。去年我们GDP的增长速度是9.2%,但是今年很少人预测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达到9%以上。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国内、国外,国际组织、商业研究机构,他们对于中国经济2012年的增长的预测都是非常详尽的,95%的人认为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今年是8%到9%。乐观一点的说是8.5到9,悲观一点是8到8.5,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把预测在8到9区间之内。如果是这个样子,那就意味着2012年我们的增长速度要低于上年。
! ]' H( I" O$ K+ o- b) x( D- O& [4 j" e
从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的目标也可以反映,预期指标降到7.5%了,去年的预期目标是8%。但是我们把增长速度降低到7.5%,有它积极的考虑,来促使我们更好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的年度预期目标和整个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因为在十二五规划里我们定的整个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指标是7%。这是从积极的角度考虑。从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内外的因素在迫使我们不得不降低预期,就是国际环境,国际上存在的问题也迫使我们要主动的把指标降低。
0 c( q0 y7 M4 H* f" g3 `8 n3 f
/ y# C& H/ ~6 ^8 t( u5 ]8 V4 t$ T% t 第二个问题,我们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虽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月度CPI的指标是明显下行趋势,但是还是比较高的,还是3%、4%的水平。一般来讲,CPI到3%,是属于正常的波动,欧盟国家他们要求的更严格一点,他们是要求零到二是正常的波动,我们放宽一点到3%;3%到5%,是属于温和的价格上涨,应该承认它是价格上涨了,但是还是比较温和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也是努力还可控的;5%以上到10%,这叫做需要密切关注的通货膨胀;10%以上叫恶性通货膨胀。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是4%、5%的水平,是处于温和的价格上涨和需要密切关注的通货膨胀。所以说,我们的物价仍然处于高位,今年到目前为止有一个比较反常的现象,就是菜的价格还在连续的上涨。一般来讲过了春节,天气暖和、供给增加,因为供求关系有所缓和,菜价应该下降的,但是现在还是上涨。当然因素很多,比如油价上涨,必然会导致菜价上涨,而且这次油价涨得比较猛,以前都是一次一吨油涨三百块钱,现在这次我们一吨油涨了六百块钱。所以物价的问题还是不能放松,如果有时间我详细讲一讲这个问题。+ Y5 G' H4 x/ X N8 R' G, x# n" t: X
+ k# [* e. U, G3 g8 b* z$ f 第三个问题,房地产处于僵持状况,就是僵在这里了,房地产商不降价、老百姓不出手、政府不松口。所以我们说现在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关键阶段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我们房地产价格平稳的回落,就是说回落到合理水平,需求在逐步的释放,这样比较平稳。第二种,搞不好,它会出现崩溃。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房价反弹。1 } Y, e/ W5 c3 i7 \
5 x3 o$ \- n. E- v* K" P
美国金融危机怎么出来的?就是它的房地产价格跌了30%。如果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跌30%的话,这种风险是存在的。这个问题,总理在两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讲得很明确,什么叫合理水平?他提出两个标准来,第一个标准,就是房价和收入的比,就是一般的房价就是一户人家买套房子的价格应该是他年收入的5到6倍。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房价和开发商的投入产出的比,就是开发商利润能赚多少。这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实际认定中这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收入差距是在扩大,你说平均收入是多少?一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应该是多少?算不出来。还有房地产开发商,它的投入产出比、它的利润比,这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开发商、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间区段里面是很难搞出来的。所以我们讲,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这个确实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认真分析,要掌控住大的方向,这还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i7 R7 j$ @. ^" z, C k" H
. V/ w. s: T1 |4 S 第四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就是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这个话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就讲,讲了三十多年,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1 ^, ^& l; f' ]6 |8 {
2 z$ M/ |2 a4 [
第五个问题,就是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总的来讲我们现在还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结构性的供给压力,就是说很多岗位需要人来干没有人能干,包括一般的熟练工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所谓的民工荒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我们听说过刘易斯拐点,就是劳动力的供给出问题了,我们人口老龄化了,新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原来我们可以刘易斯拐点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劳动力供给是充裕的,甚至是无限供给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低的劳动力价格来保证你的经济增长。现在你没有办法用比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供给来推动经济增长。
6 c# Q' }8 f+ T$ ?3 q1 ~6 G7 N: d, E4 H$ P2 I* ?: [4 P
第六个问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明显增多。这个大家看到媒体上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前两天国务院通过一个新的决定,允许在温州开始中小型民营银行的试点,也是要探索如何解决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 w5 t, z1 \+ W" s" V- _; {/ q. `7 i
第七个问题,就是部分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
, Y6 V) ?; T5 O: d Q' ?
: z' _9 l! k* I T) N# j3 Q 第八个问题,就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这是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 `& _/ p/ G6 [
3 y3 h6 S& S: i/ V: w# x& ~# \ 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新问题,第二个问题不算太新,但也算一个新问题,因为我们很多年也遇到价格上涨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新问题,这种提法是新问题。第四个问题是老问题,一直存在的问题。第五个问题一半新,一半老,总量压力是老问题,结构性矛盾是新问题。小微型企业的困难这是新问题,产能过剩是老问题,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直存在,但是这次是明确又给列成一条了。
( o; ^# I2 D) M8 k. c
/ k2 r% b. |; H2 H( A 所以今年我看了一下,写问题是用字最多的一年,我们一般写这些文件的时候都是讲大好形势,我们有利条件有多少讲了很多,最后我们还要保持头脑清醒,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但是今年相比起来,是最认真的一次来讲问题,说明我们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要想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必须得处理好这些问题。, F" h9 m6 Q; K) X3 a" S$ W1 l
0 t E: }6 |7 A; a# q# r+ y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
7 v8 [# E" X9 h& C2 p9 i
" N) M$ L8 X8 I 在讲部署之前,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今年是一个什么年做了两个定义,挺有意思。第一个定义是说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一年,确确实实去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怎么评价这个第一年?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钓鱼台国宾馆开了一个中国论坛,这个实际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宣誓,李克强副总理去讲话,各个部的部长都要去讲一讲本部门的政策是什么。在这个论坛的讨论上,一个经济学家对于2011年做了一个分析评价,我觉得说的有道理,他说2011年我们承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所以我们说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一年,就是在后面的几年里,要继续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方向走,保持我们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避免付出太大的代价。第二个定义说这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这个话写得也感觉有点酸,你说最后一年,我们要保持旺盛的斗志,保持精力,认认真真做好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事情,这一年很难做完。底下在这一部分里的工作报告,还分析了一下我们具有哪些有利条件,这个分析也是很必要的,使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客观认识自己,怎么去做。
0 U0 T, Z; l% C( b0 @2 ~2 l
* y. o5 m, }. b# F, F# V7 g 首先是讲我们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的提法最早是2002年十六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中央领导核心走上工作岗位,那个时候胡锦涛同志提出来的。那个时候世界经济是向上走的趋势,胡锦涛同志提出来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抓住世界经济向上走的机遇来促进我们国内的发展,来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是第一次提出来战略机遇期这样一个概念。一直到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第十二个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我们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虽然已经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虽然国内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基本判断没有过时,我们还要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内体现在哪里?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了这样几条,一个是我们巨大的需求潜力,这个需求就是国内的需求,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中国十三、四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大家始终要吃饭、穿衣服,出去活动活动,这就是巨大消费需求。还有投资需求也是非常强大的,虽然东部沿海还是不错的,但是中西部还需要大量的投资,所以我们有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这是我们重要的有利条件。第二个有利条件,就是讲我们的物质基础、体制条件、调控经验、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是比以前有提高,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但是它的功能要强大多了。我们的宏观调控经验得到比较丰富的积累,现在宏观调控有问题,但是确实我们做得是比以前好很多。然后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抗风险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我们一个有利条件。7 Z: q/ B2 f9 L/ u) F- |7 q
( i4 }8 m0 ]5 w0 }/ p 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有利条件有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叫“区域发展潜力有序释放”,就是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前我们更多靠的是沿海地区,邓小平同志提出来改革开放都是从沿海地区开始,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的重大的贡献,那个时候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要比内地要快得多。现在新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下来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有限,像珠三角地区已经都搞成水泥了,都是房子了,它不像原来都是农田,我可以在农田上盖房子。要想进一步发展,他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就像广东提出来的“腾笼换鸟”,所以中西部增长的速度要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在以后我们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贡献,要越来越多的依靠中西部的发展,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了这样一句话,叫区域发展潜力有序释放,这也会成为我们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
( U/ x/ y, @4 `. ?& r4 k9 r1 m% A/ V6 |4 v: K
再有一个,一些传统优势还依然存在,中国人比较节俭,我们的劳动力供应基本上还是丰富的。同时我们的财政金融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要比他们稳定得多,我们的资金还是充裕的,我们三万多亿外汇换成人民币差不多20万亿。
. P, V( ~, W$ V# _1 v7 Z* t) t( U+ v
在第二部分里,我们还把一些经济增长的变量的预期指标表述出来了,大概主要有这样一些:一个是GDP7.5%,这是刚才我讲过了,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第三个CPI,要控制在4%左右。第四个,就是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这四个目标是宏观调控的四项主要内容,我们讲宏观调控,调的是什么?就是这四条,一个是增长,一个是就业,一个是物价,一个是对外贸易。这四个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有明确的阐述,其实这四个目标是去年中央经济会都定好的,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两会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认可,表决通过才成为我们全国政府工作的目标。除了这四个目标之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还讲了一个同时,就是要调结构,要保持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等,就是除了这四个定量目标之外,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规定我们还要做其他的一些事情,这是主要目标。
- q* _: ]1 W6 V* C% [5 T; @$ t9 z/ A5 d7 e+ K" m4 D4 \; B* k8 n
你们看GDP增长7.5%,这个目标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把这个目标降下来,也是要求各级政府更注重转移调整经济结构,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增长。城镇就业900万以上是没有大问题的,因为我们过去几年都是1000万以上,而且现在虽然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新增就业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城镇登记失业率我们虽然说控制在4.6%以内,但是我们以往前几年都是4.5%以下,所以4.6%应该没有什么问题。CPI的4%左右很难说,既存在不到4%的因素,也存在可能突破4%的因素,因为现在物价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它是由国际一些因素决定的。出口总额10%,这是一个比较悲观的数,我们GDP增长7.5%是不变价,是实际增长,而进出口增长10%,这是一个限价,如果拿CPI的4%去折一下这个10%的话,进出口的实际增长大概是6%,这个进出口的增长要低于经济增长。以前我们都是讲对外贸易比国内的要快才能拉动经济增长。那么从2012年来看,可能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局面,就是对外贸易的增长不如国内经济增长快了,这是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而且这个数字是得到商务部的认可。1 T7 y. \. O6 w* i% i. w
# q, u' z' u# [$ q( L7 f7 H
前几个月我们的外贸是逆差,对外贸易分这么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顺差,而且比上年的顺差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贸易对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是拉动。第二种情况是顺差,但是顺差比上一年要少,这种情况下对外贸易已经是拖经济增长的后腿了。第三种情况,就是干脆出现逆差,这也就是对外贸易大大在拖经济的后腿。我们在2008年以前,都是第一种情况,顺差,而且顺差比上一年大,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和2011年是第二种情况,顺差,但是顺差要比前一年少,它拉不动经济了。如果按照今年前两个月情况来看,就是逆差,就更糟糕了。所以对外贸易,外需对我们来说,从好的积极的方面来看,它是迫使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消极的方面看,至少在短时期之内,他是对我们经济增长是一种负贡献,需要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这点负贡献顶回来。$ e/ ~# c% H/ s3 I0 _% x) F
7 A: E7 t% a) r* O" S! f
除了GDP、就业、价格和对外贸易之外,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还公布了一些其他的定量的目标,比如说我们的财政赤字要减少到8000亿,这8000亿里面,中央的赤字是5500亿,地方的赤字是2500亿。那么如果8000亿的财政赤字会使我们的财政赤字下降到1.5%左右。什么是赤字率?就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占多少?欧盟的标准世界公认是3%,我们现在已经要给它降到1.5%,就是说我们财政稳定。
& S" r4 b L5 j3 w
* [% W8 H% f' `1 ?1 y+ a a 在金融方面我们有一个预期目标,就是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什么是广义货币?就是M2。M0就是流通中的现金钞票有多少,M1就是钞票再加上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就是随时可以取出来,可以用的。钞票更是随时都可以用的。M2是什么?钞票加上活期存款加上定期存款,就是所有的钱。什么叫货币的流动性?流动性就是说钱是你的,你用起来方便到什么程度,这就叫流动性。M0是最方便的,掏出来就可以用、随时可以用的;M1理论上讲是可以用的,但是你要去银行一趟;M2也是你的钱,但是你就不能随便用了,必须要到点的时候才能用。所以货币的供给最大的范围叫M2,我们叫广义货币。这样一个货币要增长14%。货币增长有这样一个共识:货币增长的速度,应该等于经济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这是怎么讲呢?我这个货币是干嘛用的?货币是为了交易,比如一个杯子,我们全国一年就生产一个杯子,这个杯子值十块钱,那么我只要发行十块钱的货币就可以了。如果明年我生产出两个杯子来,我的经济增长是100%,我生产出两个杯子,我得发行多少货币?二十块钱就够了。但是这个杯子会涨价,如果明年这个杯子变成15块钱一个了,那我就发行15块钱的货币,才能满足杯子的交易。如果明年生产了两个杯子,每个杯子都是十五块钱的,我就要发行三十块钱。所以货币的增长应该等于经济增长加上价格的上涨,按照这样一个共识,我们今年的GDP是7.5%,CPI是4%,加起来是11.5%,我们现在定的是14%。
^, }8 A# M9 ?& n2 o: F
7 M1 U# J0 i0 b9 v% y/ B 当然,在一个经济中,它不能够严格地划等号,而是要大于等于。当你经济向上走的时候,你货币的供给要大于经济增长加上价格;当你经济萎缩的时候是小于等于。我们现在应该是大于等于,这个是对的,7.5%这个肯定能完成。如果这个大于过大了就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通货是钱,膨胀是多了。所以在宏观调控的时候,这个公式要好好掌握,这是货币供给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得多就是要出通货膨胀,大得比较合适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如果要小了,就是通胀紧缩,那个时候经济就要受到影响。
b4 ?- n8 q% e/ s4 W$ W
0 V+ h; @1 i3 t+ T0 E 所以现在欧洲债务危机,它就很困难,它要想把这个符号调小,它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它要把想经济解决,它就要大于号,就要多欠债,这就是它们现在的矛盾。所以我们的有利条件是我们的资金充裕,我们的外汇储备够我们大家吃喝玩乐半年,我们金融财政是稳定的,我们货币增长的目标是比较合适的,我们的赤字率是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这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 S( B! ]- B, d# }& ^# x) X2 u V
8 d& {5 I) [8 U. u/ R2 d4 z( N 所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18个字,确确实实可以把我们的一些想法、一些要求、一些目标都表述出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经济增长不能减速、控制物价,最后能实现4%CPI的控制。调结构,这是保持我们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事情。惠民生,要以人为本。抓改革,这是根本,不改革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前进。促和谐,这个社会得是安定的。这18个字是把我们2012年要做的事情,是比较全面的表述出来了。
3 _% L8 ~! {& T8 w+ Y) |* D
+ P) P) ^) P+ H% Q$ z 2012年政府工作主要做什么0 B; i8 `! [, W2 Y+ z3 v" y+ o
$ m6 d% W: O& P6 U5 u ^# o e+ W+ W 2012年政府工作主要做什么?是九方面的任务。7 R% J# w' F& f" ?2 J7 r
4 n& x4 g' L5 C% q- S z* Y; h 第一,促进经济经平稳较快发展。: u% `" _7 E0 u' d
$ e0 J+ k6 c0 K& X
第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去年我们首要任务是什么?保持物价稳定,今年排在第一位的任务是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大家可以去体会我们的形势有什么细微的变化。
$ D b4 `- T( H* M/ r+ d6 Q- b1 @1 x+ m' l/ o4 E# P4 S
第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Y; j3 h4 Q* k
$ Q2 K' t( g# g1 I
第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很难写,按说我们“十一五”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是从十七大就提出来了,十七大我们提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有三条:第一条就是要从以前过多的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为协调的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第二个转变,要从以前过多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第三个转变,从以前资源浪费、效率比较低,主要靠投入增长,向更多的依靠科学发展、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依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转变。这是我们十七大提出来的首要任务,但是到了年度一排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把第四条调到了第一条了,我们当今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增长不能下来,第二是价格还比较危险。农民这是一个老问题,结果十七大最重要的只能放在第四条了。8 G1 u. w: T. I8 L6 g S* k- D
3 ]5 j# f/ C. d+ H6 I/ t9 R
第五,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6 [" z( j& q3 d3 t9 G6 \2 g- w
* Y- N; O+ R$ Q+ `5 P$ @5 \% d( ~
第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w" c( n3 C- F( S
/ p' s* G' }0 |1 E: W! V# { 第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因为去年的六中全会是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讲到文化,但是不会提到这个层次上,是在其他的层次上说一下。3 {' d5 O! d! I& G: o
% S' r! `) Y$ m 第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 O" P; f! \( T* l1 Z) ]4 w' w7 C+ y
) S( I" a" {1 K5 Q' d% _ 第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 E5 y4 K4 _( F6 _, I
8 A$ E+ q, X" s- J 这九个工作简单的讲,第一个就是讲发展,第二个讲价格,第三个讲农民,第四个讲转变,第五个是讲科教人才,第六个讲民生,第七个讲文化,第八个讲改革,第九个讲对外开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就是国防,军事、外交、民族,没有列到这九个里面,但是他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是同志们,底下讲一段国防,再来一个同志们,讲一个外交,就是这么讲的。
% r; \' J! e9 @5 }$ X8 I. j$ n/ D9 K2 a) c! O- G9 J% L
我们再简单的把这九条具体内容讲一讲。2 S. F! j9 f+ g
$ {0 S) a6 E" q% t6 w
(一)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7 `) N( E; W2 A; O' A, u
* o ~5 c* M# _
主要是内需,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消费是什么?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这是讲量;投资讲得是质,投资不能盲目去搞,是要优化结构。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投资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我们要想完全靠消费来拉动的话很难,消费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你很难一下子给它一个明显的提高。但是投资是可以的,你上一个大项目,那就是多少钱出来了。所以我们对于促进平稳较快发展是要落在内需。内需的两个方面消费和投资,我们的要求是不一样,对消费来说我们是要量的扩大,对于投资我们更强调是质,是它的结构,结构要优化。
* W/ [1 S8 z. d0 v7 _( B. S$ x
. X4 t3 z6 _+ E (二)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6 g0 S6 u/ u' H7 _! V0 N
& [" g# ^9 l2 }. l9 R 怎么样保持价格的稳定呢?三方面的措施:第一个就是供给,要生产,有东西才行。第二个就是流通,刚刚看新闻,就是说河南黄河大桥的收费已经够造十个桥了。还有北京的机场高速路,从北京的亚运会开始收费,现在二十多年了还在继续收费。这时人们在抱怨,那好,北京市政府迫于压力,采取了一个改进措施,就是从二号航站楼进城这一段不收钱了。造成结果就是非常严重的堵车。这是一个矛盾,你让他收,觉得心里不痛快,你收了那么多钱了,十个桥都造出来了,你还收?不让收,就动不了,堵车了。所以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也很难办,你少收一点,成本就上去了,坐在那里收费系统的几十万人是靠这个吃饭的。第三个就是加强监管,要规范秩序,现在发改委是很坚持的,要查联通和中国电信的问题。保持物价稳定我们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三大措施,第一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第二个搞活流通,降低成本,第三加强监管,规范秩序。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O6 _7 M/ d$ x- N' s
8 n# s4 c5 Y9 i1 ^2 z( p3 |0 m$ c' } (三)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 s$ s) _/ M* }" g6 U& Y- T2 [. h6 u- b1 H. A3 ~
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困难,大概从新中国一成立,毛主席就是说农业是基础,毛主席对于部门经济论述最多的就是农业,因为他本人是农民出身,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就是一个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农民的问题,可是一直解决不好。你说中央对于农业不重视?每年一号文件都是讲农业,说明重视。但是年年讲农业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没有解决,解决了下一个一号文件就可以解决其他的问题了。我们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农业有关,但是我们应该说农业取得的很大的成绩,已经连续了八年了,从2004年开始是连续八年增产,增产和丰收不是一个概念,丰收是收成好就行;增产是一年要比一年多。我记得2010年连续七年连续增产的时候,外国人说不可能,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到。我们查了一下历史,就是1950年以后我们有过连续七年增产,因为那个时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是战乱之中,所以它有连续恢复七年增产的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就没有了。
. W# {$ g+ p9 w t4 x( t: \5 u7 A, i& Y" O. L0 K
我们七年粮食增产是怎么得来的?200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2003年是上半年非典,非典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出门,全在家里,结果很多饭馆破产了。七月份非典没有了,大家出来下饭馆改善改善口味,结果发现北京的烧饼涨价了,这是2003年通货膨胀国务院发现的第一个现象。为什么烧饼涨价了?是因为粮食涨价了,为什么粮食涨价了?是因为粮食供求关系紧张了。为什么供求关系紧张了?是因为从90年代后期我们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累计下来到2003年非典之后,烧饼涨价了。200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那个时候开始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震惊世界、给人印象最深的措施是什么?就是取消农业税。中国老百姓种地交皇粮是几千年的历史,到了2003年中国共产党要改它,取消农业税。除了取消农业税之外,还有其他的措施,其中一条叫建立粮食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防止他们卖粮难,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政府保护价,政府粮仓就敞开收购。还有一条措施叫种粮直补,就是你不仅不用交税了,而且只要你春天把种子扔到地里去了,一亩地几十块钱政府先补给你。除此之外,农民买化肥、买良种、买大型农机具,政府都给你补贴。所以在这样强有力的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所以当外国人不相信的时候,后来分析半天,我们问外国人:你们取消农业税了吗?你们有种粮补贴吗?你们没有干,我们干了。在这样的政策下出现连续七年增产,也是可能的。
0 ]4 w2 {1 ?2 y& @2 S1 i- U5 E
: R; [' r1 W5 I 所以我们要稳定农业发展,继续实行惠农政策。比如现在南方的早稻马上就要出来了,国务院已经宣布今年稻米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又提高了10%以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根本措施。你想要增加农民收入,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民了。我们现在讲我们国家大问题是什么?是收入分配差距大。收入分配差距大最主要的一个大,是大在工农收入差距,就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比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得越来越大。城市的居民,一般来说受教育相对多、会说话,而且说话的渠道也多,所以城市居民的诉求能够表述出来。农民本身受教育少、不会说话、渠道又少,所以农民怎么表示他们的不满?那就是进攻政府,很多群体性的事件都是在农民。解决农民收入靠什么?政府的转移支付、扶贫、甚至慈善事业都能够让农民多一点钱,但是最根本的办法是要使农民的劳动成果更值钱,这就是我们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今年稻米的收购价已经提高10%,小麦还没有出来,肯定会提高。这就是我们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叫刚性因素。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价格上涨的代价。现在油也涨了,粮食涨了,工资涨也涨了。
" L+ m- g: {% m4 D0 { b. ~7 e D- R m7 G: B* J2 l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第一个奋斗目标是什么?是翻两番,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讲的。翻两番是一个纯经济目标,为什么第一个目标就是一个纯经济的目标呢?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太落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时候描述国民经济的词叫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所以当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把经济搞上去,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其他的各项政策都为经济发展让步,比如说我们当时的收入分配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没有富啊?就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当时认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讲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第一要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我们中国是世界经济的老二。但是我们九十年代有些事我们做得不对,有一部分表述出来就是西部大开发,因为那个时候区域发展差距也快成为政治问题了。但是总体的表述是一直到2002年十六大才表述出来。' ^8 W4 ~! |1 E5 {4 }. ?
- N, S# Z _4 H6 w$ f) T 十六大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目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老百姓得过好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经济发展是必要条件,老百姓要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所以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对收入分配有所表述。十六大的表述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关键词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个社会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合理的是像一个枣核形,而我们国家是一个鸭梨形的。所以在十六大里面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来要扩大中等收入。但是仅此而已,没有讲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五年之后,十七大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十七大表述叫做: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是“两个提高”。这个大家可以看出来,比十六大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一个很大的深化,就是说我们居民收入从哪里去提高?一个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一个是初次分配的比重,但是够不够?现在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十七大的表述只讲了一个下限,居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工资的提高有没有上限?我是发改委的十二五规划的委员,发改委有一个领导同志在讨论的时候就讲,我们要定劳动工资的提高不能低于劳动生产利的提高。但是我发言讲,“主任,经济学里讲,劳动工资的提高不能超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超过了就是通货膨胀,就是劳动力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所以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里我们表述成什么样?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个“同步”既要理解成一个提高了另外一个也要提高,同时也要理解成一个提高离不开另一个提高。
T, C9 p* M" b! R4 t }9 c1 _7 S: L! O
但是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呢?长期以来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明显偏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明显偏低,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增加居民收入,也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要时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要使劳动报酬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力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内我们必须承受由此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 y/ X K1 g! E0 u
: t8 {4 D; e4 D+ U 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刚性因素就是这三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上的油价,还有一个是粮食涨价,不管国际市场上这个涨不涨,不管天灾人祸,国际市场上稳定,我们也要涨价去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工资,工资得涨,现在不涨不行,涨的话我们就要承受这个通货膨胀压力。 |' j) J! j( D* e- `
/ H' ^) i) [, {, @. n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持续增收。措施是什么?第一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深化农村改革。
2 z+ W3 P' T- q" L0 G$ @1 W& a6 P% x4 }/ u7 }$ M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有四方面的工作内容,一个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讲大的就是服务业要发展;一个是推动新型战略性产业健康发展,为什么呢?我们现在某些新兴的战略产业也存在盲目发展的问题,所以要讲健康发展。第二个措施就是扩大专项技改的资金,促进产业改造升级。这个话一说出去又会造成一些“跑部钱进”的问题,因为这个话一说后面是有钱的,谁去争取到谁就能花这个钱。第三就是减轻微型企业的负担,特别是激发微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第四就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第二是讲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第四个是城镇化。这是我们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项内容:结构,能源环境,区域和城镇化。
( y8 z1 X" [8 t' S. ^! y5 S0 }" G8 S$ T I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三项工作,一个教育优先,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 U2 K% R8 K% B! J+ Q, k- X/ U' ~5 X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W9 X' W# g# L
! p2 {# }7 }$ g! u+ E& A* k
一是就业,第二是社保,第三是医疗,第四是人口,第五是房地产,第六是社会创新。# e4 i, t0 W! g; G
1 Q1 C" O/ E$ _& ~; H% h; F
(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 z. p3 Q, e$ W$ K' j4 c/ A% ~# l
' e' ^) l8 Y6 O: w( r
(八)改革。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列了六条:一是财税、金融改革;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价格;四是收入分配;五是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六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这六个改革只是国务院能够推动的改革,肯定不是所有的改革。因为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两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了改革。整个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当初提出来的两大改革任务之一,当初讲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非常显著的进展,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是比较滞后。
: `+ o/ |) b* p* n( F9 p1 k( ^5 J: Z
90年代初的时候单位派我去英国开会,有一个会是上提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我查了一下我们的制度,就一条,就是加强舆论监督,也就是十几年前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加强舆论监督。现在它的紧迫性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得是深刻的。但是它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不清楚,在政府报告里面列的几项改革,这都是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而且是只有国务院能够推动一下的改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很艰巨的任务,怎么搞?我们寄希望于十八大、十九大。
5 H1 v9 H% N/ r5 ]2 \; ~
E: [* a& w0 i& Y; ]- h# o+ { (九)对外开放。四项内容:一个是外贸的稳定发展,这个很难,如果我们粗粗算一算帐,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了,所以我们就说稳定。第二就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我们现在不是强调盲目追求数量,现在利用外资的增长率是下降,实际数量也在下降。第三我们要走出去的战略。第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你看这会儿我们总书记特别忙,到韩国参加核峰会,接着到印度参加金砖五国会,从中国上空就直接过去了,这都是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的内容。我们现在对外开放也是有很多新的工作要做。
( `7 x7 r& h( x! W: }0 C+ a* F' l/ n' Q
大概内容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 \5 Z1 t4 x ]$ i7 T汪同三:通货膨胀难道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i! i0 k3 l; ?. u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所所长
( W6 n7 W* E1 W# r2 W(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