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旧闻为新闻,有三种方法:
* P5 T, \6 W& t. A; K1 X4 r. T2 R
8 Q6 F; B' K5 n. @3 ~7 ?7 _一、 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由头,把它与过去发生的同类事实链接起来
1 W- F6 f* H' t! i$ P9 G2 ]) t1 d3 }' H$ Y4 v3 H
变的要点是,新闻由头的时间要素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最好是“昨天”或“今天”发生的,如果不是则最好点明具体发生时间。新闻由头非常忌讳时间上的模糊性,如“改革开放以来”,“年初以来”等等抽象的时间概念,时间久就不成其为新闻由头。
6 Q m4 }5 Y8 ?0 k5 c! c3 v& d$ }' R8 E
找好时间由头的同时还要找准事实由头。事实由头应与时间由头是同步关系,即作为新闻由头的事实必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再通过“最近”的时间由头来体现。
7 ~1 O- o. c9 X3 H# Q3 `* U% [
* [6 M( g* k4 u/ T# d/ ?7 ?如《长沙:少儿书法上招牌》这篇综合报道,在时间由头和事实由头的选择上就非常准,特别巧。其新闻由头是这样写的: \% ~. n f; {5 P( V4 Y- s" U
4 k. c6 V# \! z8 t, D* @0 Y
在庆祝建国45周年之际,新建成的“多彩欢乐世界”为长沙市又增添了几分浓浓的节日气氛。记者来到这里发现:这家颇具规模的游乐场,招牌题字居然出自一位11岁的少年之手,而且字迹老道得令人叫绝。
g+ E; C8 b2 Z1 C8 V: x5 }2 ]1 i6 [. b* Q) B& M
店铺酒楼向来有注重招牌题字的传统,但请少年题字却是闻所未闻的。记者找的时间由头是“庆祝建国45周年”,抓的事实由头是新建成的“多彩欢乐世界”的招牌题字出自少年之手。同类事实的最新链接,把少年儿童题字作为长沙的一种新文化现象来报道,实现了变“旧闻”为“新闻”。4 x" l3 s) ~0 q8 M6 p. i$ F; L
" G9 L6 _- x. U/ G |1 C" h
二、 以事件发展的新契机为新闻由头,把整个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3 l/ n+ j3 I: J: _, a
8 ^6 M4 e* T' q, R0 X) n三、 以特殊的新闻角度为新闻由头,在同质信源中寻找不同的报道亮点- z5 ~# i% X# S9 {
5 R. v7 d7 Q1 A# |5 D5 ^1 W当媒体在追求纯粹独家新闻而较难的情况下,更多的会转向对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的切入来展开竞争。
+ M& e+ s: w5 ?+ @# y2 {; f, G& t- `3 Y8 m! v8 H
能从司空见惯、众人皆知的信源中发掘异常角度是新闻出奇制胜的法宝,而新的角度从新闻由头开始就要有明确的体现。
6 ?4 }3 ^1 D. [7 i5 m' \$ t$ e- x1 J8 z/ N7 G
比如从2000年9月到2001年5月,大量媒体对“张君案”作了报道。当时,众多媒体都热衷于报道人民警察如何神勇擒敌、张君等人如何罪恶滔天、人们如何义愤填膺,等等。这类同质报道多了,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厌倦感。但是《南方周末》和《重庆晨报》报道此事件时,却能够通过与众不同的角度切入,令人耳目一新。
9 y" z* R, \4 d8 L( l
: V i; f/ {/ I. a) l《南方周末》是一份周报,它所关注的新闻事实不少都是很多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按常理,报道别人已报道过的新闻事件很难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奇怪的是,很多人特别是高层知识分子对《南方周末》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似乎只有《南方周末》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关注欲望。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它对报道角度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新闻独特性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它能从众人皆知的信源中挖掘出众人皆不知的内幕信息,然后选用一个其他新闻媒体想不到的新闻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而揭示出别人没有的独特观察和思考。比如《张君案检讨》一文当时在社会上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把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善与恶中加以提升,让人们冷静对现实做出反思,进而去思考案件产生的社会因素。《重庆晨报》发表的《反思张君案》,则紧紧围绕“反思”这一主题来设计和选择新闻由头,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新闻追求。文/刘宝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