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shuo1993
发表于 2020-1-3 21:08:5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蚩尤
发表于 2020-1-5 18:06:43
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材料小新
发表于 2020-1-13 10:16:05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笑品苦茶
发表于 2020-6-26 17:11:35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蛇尾葵
发表于 2020-6-28 09:56:33
1、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建立健全适应县域经济特色的信贷管理体系,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探索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扩产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重点倾斜,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
2、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应用,努力提高科技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如说,在农业上推进日光节能温室及新优品种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牛羊舍饲圈养技术培训。提高县域居民的科普意识,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同时,还要争取每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引导农民靠市场增收,靠科技致富。市里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服务,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
3、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大同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加大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力度。要把考评结果纳入干部的考察内容,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于县区位次前移的,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于县区位次后退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于位次后退幅度较大的,适时调整领导班子。特别是对连续两年县域发展排位靠后的县区,经组织考核属工作不力的,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4、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环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县域经济工作上,纳入目标管理,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真正担负起发展县域经济的领导责任。今后,除关系基本国策、国计民生、安全生产以及中央、省统一部署而开展的检查评比外,市直单位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自行对县区开展检查评比。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事项的检查实行联合检查、信息共享,做到一家为主、多家认可。市直有关部门要公开承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要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对有关部门进行评议,对违反要求并经核实的,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各县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支持探索和创新,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蓝红铅笔
发表于 2020-6-30 09:07:10
经济发展需要每个干部到基层纵向延伸去看,去抓,去想。
月上无风
发表于 2021-4-14 10:13:00
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
雒田里
发表于 2021-4-15 11:06:17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njndskad
发表于 2021-6-2 14:21:27
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5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
蝎子草
发表于 2021-6-23 08:47:58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