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 发表于 2014-7-12 11:46:06

作者写这边征文与自己的工作经历、经验结合到一起,很不错,学习了。

阿城秘书 发表于 2014-7-12 13:42:58

接触公文时间这么短,进步却这么快,佩服

水晶打手 发表于 2014-7-13 21:47:00

      三是反复修改,过犹不及是关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感慨颇多,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材料的反复修改,记得自己在起草班子心得体会材料时仅修改就达到了45遍之多,其他的各种材料修改均在5遍以上,当时确实很厌烦,但回顾之时感觉收获很多,也感叹中华文字的伟大和精深。“文章不厌百回改”,究其原因,一是“度”不到位,二是各人看事物观点不同。我个人感觉,第一个原因是主因,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古文化崇尚中庸之道,是有原因的,只有过犹不及方能达到事物的最高境界,万事归于一理,材料也是如此。在群众路线材料的反复修改之路上,我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即为“3+2”,就是材料初成之时,自己先不出声认真修改一遍,之后第二遍就是大声朗读一遍,接着再不出声修改一遍,然后请别人帮我看一遍,最后自己再大声朗读一遍,确保无误。总之,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应该在反复修改当中,体会“度”的感觉。

老虎 发表于 2014-7-14 09:15:25

作者不仅文笔进步快,让我佩服的是工作时的那种心境,我也写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材料,但是总是头疼,写了更不想回头去看,就是没有那份认真学习的心态。真应该学而不思则罔!

走进樱桃村 发表于 2014-7-14 10:52:30

看看剩余内容,学习提高之!!!

新源党秘 发表于 2014-7-14 11:21:53

大家有木有猜测过隐藏的内容是什么?猜不中啊。。。。看来还得继续修炼

牵右手。不离 发表于 2014-7-14 14:52:37

玉不雕不成器,人不琢不成才。感同身受!

玉竹 发表于 2014-7-14 21:40:07

记得刚入门写作的时候,标题、提纲拟好之后,就如同“干瘪牙膏”,挖空心思挤出一点,再来一点,可谓困难之极,细究之下还是平时积累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而且我是写好的东西特烦去修改,也像一位秘友说的那样,懒于去看第二眼,平时材料写的也少。

玉竹 发表于 2014-7-14 21:41:57

记得刚入门写作的时候,标题、提纲拟好之后,就如同“干瘪牙膏”,挖空心思挤出一点,再来一点,可谓困难之极,细究之下还是平时积累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而且我是写好的东西特烦去修改,也像一位秘友说的那样,懒于去看第二眼,平时材料写的也少。

红头文件 发表于 2014-7-14 22:00:59

虽然搞文字工作也有四五年,但是进步很小,拜读此文,颇感受益匪浅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1号“历练”征文——“百炼方能成钢”